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小萍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分支
  • 1篇动脉栓塞
  • 1篇断层摄影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流受阻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点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胆囊癌
  • 1篇诊疗
  • 1篇治疗中晚期肝...
  • 1篇栓堵
  • 1篇栓堵术
  • 1篇中晚期
  • 1篇中晚期肝癌
  • 1篇羟基喜树碱

机构

  • 4篇汉中市第二人...
  • 3篇汉中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杜小萍
  • 1篇王胜儒

传媒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在超早期小肝癌患者中的辅助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超早期小肝癌患者中的辅助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未确诊的超早期小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检查方式为磁共振增强扫描,研究组检查方式为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未确诊90例患者中阳性患者55例,阴性患者35例。对照组敏感度为76.36%(42/55),准确率为68.89%(62/90),特异性为57.14%(20/35);研究组敏感度为94.55%(52/55),准确率为90.00%(81/90),特异性为82.86%(29/3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病灶密度的变化形式主要为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的模式,其中动脉期多为高密度变化,约为96.67%,门静脉期、延迟期多为低密度变化,约为74.44%和86.67%。结论:超早期小肝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另外其中的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明确具体的血供变化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杜小萍王嘉瑞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
原发性胆囊癌CT征象的再认识96例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并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6例胆囊癌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扫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及软组织肿块,增强后病灶显著强化。胆囊壁不规则增厚47例,胆囊壁结节26例,胆囊腔内壁软组织肿块23例,伴有胆囊结石63例,16例侵犯肝脏。结论:胆囊癌的CT征象与肿瘤的生长方式,侵犯周围性器官的范围,以及病变的程度有关,增强扫描显著强化是其特征性表现。
唐应庆张荣森杜小萍
关键词:胆囊癌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
CT在肺动脉栓塞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2年
肺动脉栓寨(pulmonaa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寒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及痫理生理综合征,如忡动脉分支所支配的帅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
全志成杜小萍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诊疗CT肺循环障碍血流受阻动脉分支
主选羟基喜树碱联合介入化疗栓堵术治疗中晚期肝癌23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探讨以羟基喜树碱为主要抗癌药的三联配方,对中晚期肝癌施行介入灌注化疗加栓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资料较齐全的中晚期肝癌23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后采用以羟基喜树碱为主的三联抗癌药进行了1次~6次不等的介入灌注栓堵术,总治疗次数532次。结果:单纯用药物灌注者68人次,占29%;灌注加碘化油及手术线段或明胶海绵栓堵者,162例,占71%。治疗后208例患者精神症状好转,食欲增加;128例术前腹痛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152例患者术后体重增加。生存期超过6个月者达94%,超过2a者达27%,5例超过4a,最长1例患者生存期达到5年8个月。结论:以羟基喜树碱为主要抗癌药进行介入灌注化疗所出现的副反应较轻且易于恢复。针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期和非增殖期,筛选特异性及非特异性抗癌药物配伍,对号称癌中之王的中晚期肝癌施行介入灌注化疗加栓堵术,疗效较好,副作用小。
王胜儒周志铎唐应庆杜小萍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疗效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