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石龙

作品数:96 被引量:472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5篇细胞
  • 13篇内皮
  • 12篇血管
  • 12篇凝血
  • 10篇教学
  • 9篇蛋白
  • 9篇内皮细胞
  • 8篇组织因子途径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7篇诊断学
  • 7篇实验诊断学
  • 7篇凝血酶
  • 7篇肿瘤
  • 7篇慢病毒
  • 7篇急性
  • 7篇肝炎
  • 6篇血管内皮
  • 6篇血管内皮细胞
  • 6篇血浆

机构

  • 57篇南方医科大学...
  • 35篇中南大学
  • 8篇湖南医科大学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香港大学
  • 2篇东莞市厚街医...
  • 2篇浙江省血液中...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湖南医学高等...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6篇熊石龙
  • 49篇郑磊
  • 46篇王前
  • 32篇贺石林
  • 31篇文志斌
  • 29篇包杰
  • 25篇何晓凡
  • 16篇蔡贞
  • 11篇裘宇容
  • 11篇汉建忠
  • 11篇李俊成
  • 9篇何美霞
  • 9篇刘发益
  • 9篇曾方银
  • 8篇李俊成
  • 6篇李海侠
  • 5篇资捷
  • 4篇付文金
  • 4篇彭兰芬
  • 4篇汤惠华

传媒

  • 10篇热带医学杂志
  • 8篇血栓与止血学
  • 8篇医学临床研究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湖南中医学院...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2篇第六次全国中...
  • 2篇中南地区第六...
  • 2篇湖南省生理科...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11篇2011
  • 14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1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途径对骨髓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途径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的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为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提供新方法。方法 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培养体系培养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免疫磁珠方法纯化;用慢病毒载体制备RelB shRNA慢病毒,与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观察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MHC-II、CD86和CD40的表达,设LPS-DC对照组、未处理组和LPSRNAi RelB DC组。结果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MHC-II、CD86和CD40均低水平表达,显著低于成熟DC表面分子的表达(P<0.05),且经LPS刺激后(LPS RNAi RelB DC)DC表面上述三类分子的表达水平仍显著低于LPS-DC组(P<0.05),与未处理组(immature DC)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相当。结论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的骨髓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低,呈现出致耐受的树突状细胞的特点,是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包杰王前郑磊熊石龙姜朝新裘宇容
关键词:RELB慢病毒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
医学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23
2014年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紧密结合现代医学检验学科发展趋势,依据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技术等方面进行系列研究和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医学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务实推进系统、有效、持久的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张继瑜王前郑磊裘宇容亓涛熊石龙李海侠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技术教学方法师资培训
polyI:C诱导人胎盘滋养层细胞抗HBV感染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体外polyI:C对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作用。方法:将2μg或8μg HBV重组质粒pcDNA3.1(+)-HBV1.3转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Bewo,12 h后以Toll样受体3(TLR3)配体polyI:C处理3天,同时设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HBsAg、HBeAg及HBV DNA水平,并以荧光定量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细胞TLR3 mRNA表达及细胞上清IFN-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olyI:C均可显著抑制Bewo细胞HBV复制(P<0.01或0.05),但与2μg HBV重组质粒转染组比较,转染8μg HBV重组质粒组polyI:C对HBV复制的抑制率显著下降(P<0.01),且polyI:C诱导Bewo细胞TLR3 mRNA表达及IFN-β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lyI:C可诱导人胎盘滋养层细胞抗HBV感染,但随着HBV感染量的增大,通过下调细胞TLR3 mR-NA表达及IFN-β产生,其抗HBV感染的作用被显著削弱。
资捷王前郑磊熊石龙王芳
关键词:TOLL样受体3胎盘滋养层细胞
内皮祖细胞组织因子沉默效应及其对内毒素血症裸鼠凝血、炎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 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占血栓性疾病发病率的第一位,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血管、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成分异常凸显出其发病学意义。 本研究着眼于内皮的损伤修复,探讨急性心肌...
熊石龙
关键词:抗炎机制内皮祖细胞心脑血管
文献传递
医学本科留学生实验诊断学立体化教材建设探讨被引量:7
2012年
医学本科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围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即无适用的留学生教材提出了多元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路,并介绍了所在教研室在这方面已进行的教学尝试。
蔡贞熊石龙包杰李海侠孙德华郑磊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立体化教材留学生
检验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引量:6
2012年
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检验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内容繁多,原理复杂,更新迅速。本文分析了检验医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探讨了检验医学专业课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熊石龙蔡贞郑磊王前
关键词:教学
离子选择电极法与偶氮胂Ⅲ法测定血钙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比较离子选择电极法和偶氮胂Ⅲ法测定血钙的结果,试图找出一种简便、灵敏、快速、准确的血清钙测定方法。方法随机选择南方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标本200份,分别用离子选择电极法(仪器:贝克曼库尔特LX20)、比色法偶氮胂Ⅲ法(仪器:RocheIPE)检测血清钙的含量。结果离子选择电极法和偶氮胂Ⅲ法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5%,但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偶氮胂Ⅲ法检测值明显比前者高;准确性符合要求;线性上限均为4.00mmol/L;两种方法对血钙测定的回归方程为Y=0.9306X+0.3576(r=0.9391,P<0.01);两种方法基本上不受黄疸、溶血及脂血的干扰。结论两种方法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适合临床批量样本测试,但两种方法测定血清钙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熊石龙王前郑磊包杰
关键词:血钙离子选择电极法
枣杞合剂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毒副作用的效应观察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观察枣杞合剂对小鼠是否具有拮抗环磷酰胺毒副作用的效应 ,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化疗辅助药物。方法 对小鼠行大剂量环磷酰胺 (CY)腹腔注射 ,并用枣杞合剂灌胃预防 ,以观察枣杞合剂对CY毒副作用的影响。结果 注射CY后 ,CY组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计数明显降低 ,碳粒清除率明显下降 ,至实验第 1 8d全部死亡 ;而枣杞合剂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增加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的碳粒廓清率 ,升高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计数 ,与CY组相比 ,P <0 .0 1。
文志斌汉建忠何晓凡刘发益熊石龙李俊成贺石林
关键词:环磷酰胺毒副作用动物实验补中益气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织因子活性检测的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3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共分为三组:比值<30mg/g为正常蛋白尿组(n=22),30mg/g≤比值<300mg/g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26),比值≥300mg/g为大量白蛋白尿组(n=15);同时选择2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PCA。常规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RP(Hs-CRP)、尿酸(UA)、胱抑素C(CYSC),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外周血TF-PCA随尿蛋白水平升高而升高,同时单个核细胞TF-PCA与空腹血糖、Hs-CRP、UA等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293、0.23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PCA明显升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TF-PCA升高可能与DN的发病机制、病程进展相关。
付文金郑磊王前汤惠华王少波叶长钦陈载鑫熊石龙彭兰芬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
从“教”与“学”的角度谈《临床血液学检验》形态教学被引量:1
2012年
细胞形态学是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就该部分内容的特点,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积极的自主学习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刘鲲余杨熊石龙
关键词:临床血液学检验细胞形态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