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建红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烧伤
  • 2篇重度烧伤
  • 2篇谷氨酰胺
  • 1篇乙酰辅酶A羧...
  • 1篇脂质
  • 1篇脂质沉积
  • 1篇伤患者
  • 1篇上皮
  • 1篇烧伤后
  • 1篇烧伤患者
  • 1篇摄入
  • 1篇能量摄入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烧伤
  • 1篇重症烧伤患者
  • 1篇外营养
  • 1篇细胞
  • 1篇小肠上皮
  • 1篇小肠上皮细胞
  • 1篇磷酸

机构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彭曦
  • 3篇王超
  • 3篇胡建红
  • 2篇吴丹
  • 2篇王宏宇
  • 1篇张勇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磷酸化障碍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信号通路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s)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模型,将54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MPK激活剂(acadesine,AICAR)组、烧伤组、烧伤+AICAR组,同位素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腓肠肌中肉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1,CPT1)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腓肠肌中AMPK-α、p-AMPK-α、ACC及p-ACC表达水平,通过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测定法评估各组小鼠腓肠肌IMCLs情况。结果烧伤后小鼠腓肠肌中ACC表达量较伤前显著升高(P<0.05),而AMPK-α、p-AMPK-α、p-ACC以及CPT1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在AICAR作用下,正常小鼠腓肠肌中p-AMPK-α表达显著升高[(1.16±0.08)vs(2.38±0.22),P<0.05],p-ACC表达显著升高[(1.74±0.10)vs(3.72±0.18),P<0.05],CPT1活性显著升高[(2.95±0.39)nmol/(min·mg)vs(6.35±0.68)nmol/(min·mg),P<0.05],TG含量显著降低[(3.88±0.40)mmol/g vs(2.89±0.54)mmol/g,P<0.05]。烧伤+AICAR组小鼠腓肠肌中p-AMPK-α、p-ACC、CPT1活性及甘油三酯含量较烧伤组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和AICAR组正常小鼠腓肠肌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未见明显脂质沉积,而烧伤组和烧伤+AICAR组烧伤小鼠腓肠肌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均显示有大量脂质沉积,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中AMPK磷酸化障碍是烧伤后IMCLs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王超吴丹王宏宇胡建红张勇彭曦
关键词:烧伤乙酰辅酶A羧化酶
重度烧伤鼠肠上皮细胞及其刷状缘谷氨酰胺转运的变化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烧伤后肠上皮细胞及其刷状缘谷氨酰胺(glutamine,Gln)转运变化规律。方法将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烧伤组(烧伤后1、3、5、7 d,每个时相点8只)。正常对照组只麻醉和剃毛,不予烧伤;烧伤组给予90℃水烫伤18 s,造成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2组给予正常饮食及饮水。联合应用胶原酶Ⅸ和中性蛋白酶Ⅰ消化法提取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采用Mg^2+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小肠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检测进入BBMV及IEC中的[^3H]-Gln的放射性强度,观察伤前及烧伤后1、3、5、7 d大鼠肠道BBMV及IEC中Gln转运速率的变化。结果采用Mg^2+差速离心法成功提取大鼠肠上皮BBMV。发现肠上皮细胞中Na+依赖性Gln转运主要依靠BBMV,大约占总量的60%;烧伤第1天BBMV中Gln转运效率明显下降(P〈0.05,P〈0.01),伤后3-7 d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C中Na^+依赖性Gln转运变化不明显,而非Na+依赖性Gln转运则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在伤后7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上皮细胞对Gln的转运主要依靠BBMV中Na^+依赖性转运,烧伤后BBMV转运Gln的能力先降低后增高,而IEC对非Na+依赖性Gln转运则呈逐步增高的趋势。
胡建红王超吴丹彭曦
关键词:烧伤谷氨酰胺小肠上皮细胞
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对重症烧伤患者能量摄入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Gln)对重症烧伤患者能量摄入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该科入院患者中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66例为研究对象。将伤后第5天开始通过胃肠途径给予Gln的患者纳入肠内补充Gln组(n=31);伤后5d以后仍通过静脉给予Gln的患者纳入肠外补充Gln组(n=35)。观察患者伤后1、2、3、4周能量摄入总量及比例、能量摄入/热量消耗比值、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素使用量以及脏器损伤指标(血肌酐、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在伤后1个月内,肠内补充Gln组患者能量摄入高于肠外补充Gln组,且通过胃肠获得的能量明显高于肠外补充Gln组,此外,ICU住院日明显低于肠外补充Gln组(P<0.05)。两组糖、脂肪、蛋白质等供能比例,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素用量,脏器损伤指标,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胃肠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可能更加有利于改善烧伤患者肠道功能,提高肠内营养的耐受程度,增加患者能量摄入,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王宏宇王超胡建红彭曦
关键词:谷氨酰胺重度烧伤肠外营养能量摄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