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清平
-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韩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01—2013-12手术治疗的3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感染组),320例未感染(未感染组)。31例感染患者中1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21例采用手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可能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1例随访时间平均5.8(1~11)年。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者MRI检查提示炎症吸收,术后9个月行X线片检查提示椎间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未发现感染复发。末次随访时VAS评分(t=8.97,P=0.04)、ODI指数(t=8.69,P=0.04)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BMI>27 kg/m2)、吸烟、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手术时间长、初次手术复杂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早期行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对于轻型椎间隙感染患者,在控制好基础疾病的前提下也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
- 程清平王东福焦朋王力高学乔亮荣许正伟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
-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椎板切除并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比较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椎板切除并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究颈椎曲度和矢状面平衡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55例多节段OPLL患者资料,其中231例行椎板成形术(A组),224例行椎板切除并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手术范围均为C_(3~7)。记录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C_(2~7) 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CCI)、C_2铅垂线至C_7后上缘的距离(C_(2~7_ SVA)、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31.2(27~38)个月。术后24个月,2组C_(2~7) Cobb角和CCI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_(2~7) SVA较术前明显增高,B组C_(2~7) SVA无明显变化,2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JOA评分、VAS评分及N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2组间JOA评分在各随访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4例患者发生C_5神经根麻痹,其中A组中有11例,B组中有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成形术尽管在维持颈椎矢状面平衡上不如椎板切除并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但两者能获得相似的神经功能恢复。椎板成形术术后轴性痛在短期内低于椎板切除并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长期两者无明显差异;椎板成形术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较椎板切除并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低,但患者均能在6个月内恢复。
- 郑博隆郝定均杨小彬闫亮惠华刘仲凯郭华程清平贺宝荣
- 关键词:颈椎椎板切除术内固定器
- 胫骨平台骨折56例治疗体会
- 2005年
- 薜小军程清平李顺利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韧带损伤膝部损伤关节内骨折胫骨近端
- 踝关节外旋损伤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5年
- 程清平
- 关键词:伤患者
- 距骨颈Ⅲ型骨折治疗
- 2005年
- 程清平薛小军
- 关键词:骨折治疗距骨颈距下关节融合术距骨缺血性坏死骨折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
- 老年颈腰椎并发的椎间盘病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老年颈腰椎并发椎间盘病患者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个节段均行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颈腰椎并发的椎间盘病51例,经过8个月~6年随访。对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予以总结。结果本病多见于老年人,2个节段症状可相互掩盖,诊断应认真全面。结论老年人以退变性病变为主要病因,合并症多。2个节段并重时应首先行颈椎手术,一轻一重时选择症状较重节段手术。手术选择宜创伤少为前提,应注意脊柱的稳定性。
- 程清平
- 关键词:老年人颈腰椎椎间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