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玲
- 作品数:14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 丹巴县城后山滑坡应急加固深部位移监测成果被引量:1
- 2014年
- 丹巴县城后山为一大型古滑坡。由于县城建设对古滑坡坡脚的开挖而逐渐复活。2005年2月,滑坡出现加速变形。为了解滑坡体的深部变形状况,掌握抢险加固处理的效果,为滑坡综合治理提供设计、施工、工程处理依据,在应急治理工程的中后期对滑坡体开展了深部位移监测,现对该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对滑坡的变形机理及实施抢险加固后的滑坡体稳定性进行评价。
- 唐然于宇唐晓玲董建辉
- 关键词:滑坡测斜仪
-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城市化建设中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应用被引量:8
- 2019年
- 针对城市化建设中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技术与方法。以地下空间利用强度高、目前周边城市化建设频繁的锦城广场为例,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处理技术流程,构建研究区高精度正射影像与三维立体实景场景。通过解译分析,提取地质灾害形变信息及范围,最后通过现场调查对解译形变区进行了实地复核、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技术与方法具有效率高、机动性强、投入少、精度高的优势,可以方便技术人员快速解译、分析、识别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 吴森陈超邓晶薛廉唐晓玲潘国耀
- 关键词:无人机城市化建设地质灾害
- 旁压试验在炭质软岩强度和变形参数测试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介绍了岷江庙子坪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难点,阐明了采用旁压试验测试含炭质软岩各项强度和变形参数的可行性,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
- 唐晓玲袁永洪刘宗祥
- 关键词:旁压试验
- 木里县水洛乡东拉滑坡复活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 木里县水洛乡东拉滑坡为一老滑坡复活体,成因历史上经历了古滑坡、老滑坡和复活新滑坡。该滑坡剧烈变形约始于2011年,坡体拉裂缝遍布,变形累加遂产生大规模的滑动破坏。通过现场变形特征调查和监测手段,确定了新滑面位于18.5~...
- 董建辉唐晓玲舒中潘李大鑫
- 关键词:影响因素蠕滑稳定性
- 文献传递
- 四川省丹巴县建设街滑坡特征及形成机理被引量:1
- 2013年
- 西南地区许多滑坡,位于深切峡谷地区的人类活动密集区,具有坡形陡、变形快、危害性大的特点。丹巴特大型滑坡就是一个典型,它位于丹巴县城南街。2004年起,该滑坡就处于加速运动阶段。滑坡一旦下滑,半个丹巴县城将遭到毁灭,数千人的生命、数亿元的国家和人民财产将毁于一旦。通过对丹巴县建设街滑坡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为后来来的滑坡综合治理提供设计、施工、工程处理提供依据。
- 唐晓玲钱江澎
- 关键词:滑坡
- 一种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装置,包括顶板,顶板的底部左右两侧连接有液压升降杆,顶板的底部中心处连接有取样筒,取样筒的底部连接有取样头,取样筒的内腔上部设置有限位套管,顶板的顶部中心处插接有压杆,压杆的圆周侧壁上...
- 唐晓玲余正良刘宗祥赵敏王承俊张继杨俊胡孝荣张怡雯胡文彬
- 文献传递
- 木里县水洛乡东拉滑坡复活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 木里县水洛乡东拉滑坡为一老滑坡复活体,成因历史上经历了古滑坡、老滑坡和复活新滑坡.该滑坡剧烈变形约始于2011年,坡体拉裂缝遍布,变形累加遂产生大规模的滑动破坏.通过现场变形特征调查和监测手段,确定了新滑面位于18.5~...
- 董建辉唐晓玲舒中潘李大鑫
- 关键词:滑坡破坏模式稳定性分析
- 文献传递
- 四川省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影响条件浅析
- 2013年
-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气候条件多样,水资源丰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浅层地温能资源丰富。文章从温度、岩土体、水资源、经济发展等影响条件入手,对全省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进行了分区评价和论述。
- 阳光辉唐晓玲赵云红
- 关键词:水文调查浅层地温能
- 地质灾害监控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质灾害监控装置,包括监测仪壳体,所述监测仪壳体顶部的内壁安装有输出端朝下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散热风扇,所述监测仪壳体的外壁安装有竖直设置...
- 唐晓玲余正良刘宗祥陈倩张继袁磊杨俊胡孝荣张怡雯胡文彬
- 文献传递
- PS-InSAR技术在成都市地面形变中的监测应用被引量:7
- 2019年
- 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为例,利用PS-InSAR技术对2016-2018年间32景升轨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地面形变数据,进行时序分析与相干性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处于一个西抬东降的格局,年形变速率范围-22.9~26.5mm/y,累积沉降量达到-45~59mm。研究结果表明,最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是导致成都市中心城区部分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另外成都平原的地理位置及地下水分布,对城市部分区域的抬升和沉降也有影响。
- 薛廉吴森唐侨唐晓玲汪天寿匡野
- 关键词:地表形变PS-IN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