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军
-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初诊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初诊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初诊糖尿病住院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二甲双胍缓释片+胰岛素,n=49)与对照组(胰岛素,n=49)。对比两组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率、血糖达标时间、体重指数增量、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胰岛素用量更少、血糖达标时间更短、体重指数增量更少,胰岛素用量更小,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胃肠道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诊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能获得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且能控制体重指数增量,减少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值得推荐联合使用。
- 张红军庞敏赵敏余斌
- 关键词:初诊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缓释片
- 黄连解毒汤通过抑制TGF-β信号通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研究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黄连解毒汤组(HL组),每组各10只。造模6周后,对各组大鼠的体重、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的病理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①与NC组大鼠相比,DM组大鼠的体重增长量较小,但食物和水的摄入量明显增加。HL组大鼠治疗后大鼠的体重增长量有所增加,并改善了糖尿病大鼠的多饮和多食。油红O染色显示,DM组大鼠肝内有大量脂质沉积。大量脂肪变性肝细胞在中央静脉周围呈斑点状分布,HL干预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脂质分布,中央静脉周围有较轻的脂肪变性肝细胞聚集。②天狼星红染色发现,DM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NC组,而HL治疗的糖尿病大鼠肝脏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水平显著降低。③与DM组相比,HL治疗有效地降低了糖异生基因糖异生关键酶Pck1和G6P基因的表达水平。与NC组大鼠相比,成脂关键基因如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显著上调,而β氧化关键基因,如过氧化物酶酰基辅酶A氧化酶2(ACOX2)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基因表达下调。④免疫组化染色显示,DM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主要分布于汇管区、纤维间隙。与DM组比较,HL组TGF-β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L干预可显著抑制糖尿病肝组织中高度激活的TGF-β/Smad2/3信号通路(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可减轻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的肝脏脂质沉积和肝纤维化,这可能与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通路和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 苟芳张红军王洁张邱兵
- 关键词:糖尿病黄连解毒汤转化生长因子-Β肝脂肪变性
- 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骨质疏松症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在常规服用钙剂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阿法骨化醇口服,对照组予维生素AD口服,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法骨化醇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安全性高。
- 庞敏张红军
- 关键词:阿法骨化醇骨质疏松疗效
- 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服用二甲双胍基础上,治疗组予艾塞那肽皮下注射,对照组予胰岛素(诺和灵50R)皮下注射,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艾塞那肽组的血糖控制和胰岛素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相似,艾塞那肽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更好;艾塞那肽对肥胖患者有控制体重增加,减轻体重作用,降低血脂,左心室内径缩小。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控制血糖,并有效控制体重增加。
- 庞敏张红军
-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体重血脂左心室内径
- 血清IL-2与IL-17水平动态检测对Graves眼病病情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Graves眼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以及Graves眼病不同期患者之间IL-2、IL-17表达的差异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未经治疗的Graves眼病患者(GO组)54例,根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将Graves眼病患者分为活动期GO组28例(CAS≥3),非活动期GO组26例(CAS <3);同时选取未经治疗的同期非突眼Graves病患者(GD组)30例及健康体检的健康对照组30例。对比各组IL-2、IL-17水平差异,以及活动期GO患者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前后IL-2和IL-17水平变化。结果 IL-2水平在GO组、GD组和健康对照组依次升高(P <0. 05);IL-17水平在GO组、GD组和健康对照组依次降低(P<0. 05);与非活动期相比,活动期GO患者IL-17水平升高(P<0. 05), IL-2水平无显著变化(P>O.05)。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2周后,活动期GO患者CAS降低(P<0.05),IL-17水平下降(P <0.05),IL-2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IL-2、IL-17在GO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IL-17可望作为评价GO患者病情活动性的新指标。
- 张红军赵敏
-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7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短期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CSII),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多次胰岛素治疗方法(MSII),分别对治疗前、治疗中、疗程完成后和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控制理想度、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的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及早开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迅速纠正糖脂毒性,使部分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较长时间不用药物治疗情况下达到良好糖代谢水平,对于基础血糖较高,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在理想水平,并在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胰岛素方法治疗的患者。
- 张红军马兵王静赵英梁平文彦李秀明罗文清邱慧敏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围手术期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糖尿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33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CSII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II组),分别对术前、术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CSII组达到目标血糖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MSII组(2.9比7.2天)(P<0.05),血糖达标率优于MSII组(93.9%比77.1%)(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9.1%比34.3%)(P<0.01)。待手术时间(4.2比9.4天)和住院时间(16比24天)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住院总费用无差异(P>0.05)。结论:CSII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优于MSII。
- 张红军张绍义左致煌郑立王静赵英
- 关键词:胰岛素泵围手术期
- 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对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对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78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将其分为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对照组41例、接受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治疗的联合组37例,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微炎症状态、胰岛素敏感性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外周血中胰岛素敏感性相关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联合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L-1、hs-CRP、TNF-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标FGP、FINS、ISI、HOMA-IR的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可更为有效的抑制机体微炎症状态、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 赵敏张红军李秀明
- 关键词:T2DM代谢综合征DPP-4抑制剂微炎症状态胰岛素敏感性
- 从各国指南谈基础胰岛素的治疗策略被引量:4
- 2014年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病程进展不断减退,从而导致血糖难以控制。因此随着疾病的进展,多数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基础胰岛素同时兼顾疗效及安全性,近年来在国内外指南中均得到肯定。本文将从各国指南对基础胰岛素的推荐入手,综合评价基础胰岛素的治疗策略。
- 张红军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地特胰岛素
- 晚餐后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对次日清晨空腹血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晚餐后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对次日清晨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45±16)岁,采取奇数偶数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治疗12周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体重、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经行评估。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在降低空腹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较吡格列酮有明显优势。
- 苟芳张红军张邱兵张萍
- 关键词:二甲双胍缓释片吡格列酮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