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改变与预后被引量:1
- 2002年
- 李文胡开荣刘中华
-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糖预后
- 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改变与预后
- 2001年
- 李文胡开荣刘中华
-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糖改变预后
- 颅脑损伤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 2019年
- 颅脑损伤是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一种外伤,其发生率居创伤首位,仅次于四肢骨折,但致死致残率却远高于其他创伤。颅脑损伤可以独自存在,也可以与身体其他损伤并存。按照颅脑解剖部位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火器性颅脑开放伤。头皮损伤包括头皮挫伤、头皮裂伤、头皮血肿(又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头皮撕脱伤).
- 李文
- 关键词:颅脑损伤头皮血肿头皮损伤早期症状
- 颅内压对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索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对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南部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2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grading,GO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74)和预后不良组(n=58)。收集患者ICP相关参数包括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ICP均值、ICP波幅、压力反应指数(pressure response index,PRx)、ICP波幅与动脉压波幅相关系数(ICP-arterial blood pressure wave amplitude correlation,IAAC)、ICP相关系数(regression of amplitude and pressure,RAP)等临床资料,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GP 6.0软件计算ICP,PRx在不同阈值基线之上的曲线下面积。结果:预后不良组ICP,PRx,IAAC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CPP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入院时GOS评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入住时间、R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P和PRx是影响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DICP20曲线下面积为0.69,DICP22曲线下面积为0.72。DPRx0.25曲线下面积为0.98,DPRx0.05曲线下面积为0.95。两组患者均进行大骨瓣减压,预后良好组术后发现再出血1例(1.35%),预后不良组6例(10.34%);预后良好组术后发现脑积水2例(2.70%),预后不良组9例(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和PRx是影响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对ICP和PRx不同阈值进行ROC曲线下面积计算可以作为判断外伤性脑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参数,且PRx作为参数计算准确性更高。
- 李文
- 关键词:颅内压外伤性脑损伤
- 颅脑损伤后尿崩症8例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13年收治的8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病倒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在伤后(3-15)天发病,24小时尿量4200ml-12000ml,尿比重1.001—1.006。给予双氢克尿噻、卡马西平等口服药物及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垂体后叶素,疗效显著。结论: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表现典型,微量泵持续泵入垂体后叶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李文
- 关键词:颅脑损伤尿崩症
- 外伤性蛛血早期腰穿治疗临床分析
- 2006年
-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于外伤,治疗以综合性治疗为主。本文通过108例的总结,认为早期腰穿对治疗非常有价值,阻断了恶性发展链,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费用,临床治愈好转率90%以上。
- 胡开荣赵雷李永康李文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治疗
- 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手术方法探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方法及其有效策略。方法:选择90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实施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B组患者实施双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C组患者实施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根据患者血肿的具体情况再确定对侧血肿清除的具体时间,对比3组患者在手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Glasgow评分、对侧血肿的厚度以及中线的位移程度。结果:手术后的第1天和第3天所有A、C两组患者的Glasgow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明显(P<0.05);手术第5天,A组患者的评分为(10.07±0.89),B组患者的评分为(10.39±1.00),C组患者的评分为(8.86±0.72),3组患者的Glasgow评分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血肿厚度和中线位移程度最大,A、B两组患者的血肿厚度和中线位移程度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会出现第二次出血的现象,先处理进展趋势明显的硬膜外血肿,可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 李文
-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手术方法
- 食管贲门癌术中5-Fu临床应用分析
- 2002年
- 胡开荣李文高光福
- 关键词:食管贲门癌5-FU手术中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早期判断及处理
- 1999年
- 李文胡开荣
- 关键词:颅内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