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瑞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半乳糖凝集素1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调控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功能中的作用研究
- 2015年
- 目的 明确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调控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功能中的作用。方法用慢病毒构建galectin-1低表达的UC—MSCs,即UC-MSCs(Gal-1-)。采用Transwell非细胞接触方式分别将UC-MSCs及UC-MSCs(Gal-1-)和FLSs共培养。MTS法检测FLSs增殖,将基质胶铺在Transwell板中来检测UC-MSCs(Gal-1-)对FLSs侵袭能力的影响。多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UC-MSCs及UC-MSCs(对照shRNA).FLSs共培养组可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FLSs的增殖作用,而UC-MSCs(Gal-1-)对此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UC-MSCs及UC-MSCs(对照shRNA)可显著抑制TNF-α引起的FLSs侵袭细胞数(37±7,42±10与55±14,F=23.50,P〈0.05),但UC-MSCs(Gal-1-)-TNF组与TNF-α刺激组相比,侵袭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11,P〉0.05)。结论UC-MSCs可抑制RA患者FLS的增殖及侵蚀能力,但敲低galectin-1分子的表达后该作用减弱,提示galectin-1参与了UC-MSCs抑制FLS功能的过程。
- 孙琳李常虹武东邢瑞杨麟刘蕊赵金霞刘湘源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
- 白细胞介素-21对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21(IL-21)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1、以不同浓度IL-21(0,1,10,20,40 ng/ml)处理RAW264.7细胞,培养5天后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降钙素受体(CTR)表达,采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CTR和组织蛋白酶(Cathepsin)-K的mRNA表达水平。2、以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LY294002和PD98059作用30min后再加入IL-21,培养5天后观察破骨细胞形成情况,以Western Blot检测IL-21作用不同时间点时信号通路分子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水平,探讨IL-21直接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结果 1、在无RANKL作用的情况下,随着IL-21浓度增加TRAP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20 ng/ml作用最强,40ng/ml时减弱。IL-21能够诱导破骨标志分子CTR和Cathepsin-K mRNA水平表达上调。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证实,与阴性组比较,IL-21能促进CTR蛋白水平表达增高。2、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可以显著抑制IL-21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IL-21刺激5~15 min时p-AKT表达增强。结论 IL-21可不依赖RANKL直接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该作用可能由PI3K-AKT通路介导。
- 张颖健李常虹邢瑞孙琳赵金霞刘湘源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破骨细胞RAW264.7
- 血清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蛋白的检测与类风湿关节炎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ue B1,BRAF)蛋白水平,探讨该蛋白在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纳入RA患者78例、其他风湿病患者96例、健康对照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BRAF蛋白水平,分析BRAF蛋白与RA患者临床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中BRAF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P<0.01)及健康对照组(P<0.01),BRAF蛋白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其他临床、实验室指标及细胞因子无相关性。将RA患者分为BRAF蛋白升高组及正常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在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血清中BRAF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提示BRAF蛋白可能参与RA的发病过程。
- 金银姬赵金霞孙琳杨麟邢瑞刘湘源
- 双醋瑞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防治作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双醋瑞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Wista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阳性(秋水仙碱)对照组、双醋瑞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秋水仙碱(0.3 mg·kg-1·d-1)、双醋瑞因(10、50及100 mg· kg-1·d-1灌胃8d,并于第6天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6、8、24及48 h观察各组大鼠关节肿胀情况及步态.48 h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及关节组织浸出液,检测IL-1β和TNF-α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大鼠造模后2h即出现明显关节肿胀,8h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48 h后明显缓解.秋水仙碱组及双醋瑞因高剂量组关节肿胀情况[(0.106±0.081) cm和(0.112±0.030) cm]及踝关节炎症指数评分[(2.8±1.7)和(3.2±0.8)]在8h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减轻[(0.208±0.078) cm,(4.7±1.6) cm;F=7.552,F=1.859,P均<0.05].此外,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双醋瑞因高剂量组大鼠步态明显好转(P<0.05).秋水仙碱组和双醋瑞因高剂量组血清及关节浸出液中TNF-α及IL-1β水平均较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双醋瑞因各剂量组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且以高剂量组疗效为佳,其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前炎症介质IL-1β和TNF-α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
- 刘蕊孙琳邢瑞李常虹杨麟刘湘源
- 关键词:双醋瑞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