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刚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心内科听诊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内科听诊器,包括耳机体、导音管及听诊头,所述耳机体包括“Y”形连接管及设在连接管顶端的耳塞,所述连接管的底端通过导音管与听诊头相连;所述听诊器还包括至少两条传音管,所述传音管的一端用于与听诊头相连、...
- 谭震邓学军黄刚罗倩
- 文献传递
- 一种防摔的心血管患者康复锻炼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摔的心血管患者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底座,机箱盒固定安装于底座的上表面位置处,L型座位通过背面连接的T型板与螺纹转杆、限位杆对应滑动安装于升降仓的内壁前侧位置处,T型板的表面设置有对应的螺纹开口与圆形开...
- 黄刚
- 丹参川芎嗪、曲美他嗪、前列地尔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评价丹参川芎嗪、曲美他嗪、前列地尔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行性。方法将7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口服曲美他嗪20mg,3次/d;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0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1次/d,两组均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进行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显效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91%,显效率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Х^2=6.838、5.851,均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绞痛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SV、EF分别为(2.69±0.46)次/min与(6.46±0.62)次/min,(3.26±0.32)min与(5.54±0.42)min,(49.7±3.4)ml与(43.2±2.8)ml,(69.2±5.9)%与(55.3±4.8)%,观察组心绞痛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S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曲美他嗪、前列地尔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有效改善心肌供血功能,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周明刚张慧罗贵全邓学军黄刚
-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曲美他嗪前列地尔心绞痛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应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应。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4例AMI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20mg/d)、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40mg/d);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每组32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7d后AMI患者hs-CRP和血脂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AMI患者的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hs-CRP、TC、TG和LDL-C的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但是两组治疗7d后的hs-CRP、TC和LDL-C浓度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MI患者hs-CRP浓度,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更能显著抑制AMI的炎症反应。
- 罗贵全黄刚唐川苏邓学军何小君周明刚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炎症C反应蛋白阿托伐他汀
- 循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C mRNA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功能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分析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C(CDKN1C)mRNA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PCI的AMI患者198例,术后1 d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CDKN1C mRNA水平,术后4个月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三组:A组(LVEF≥50%)112例;B组(40%≤LVEF<50%)54例;C组(LVEF<40%)32例。通过ROC曲线分析不同性别患者CDKN1C mRNA与NT-proBNP水平对心功能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CDKN1C mRNA水平高于B组和C组(F=6.831,P<0.05),A组NT-proBNP水平低于B组和C组(F=3.421,P<0.05)。A组女性患者CDKN1C mRNA水平高于B组和C组女性患者(F=6.717,P<0.05)。CDKN1C mRNA的AUC为0.805(95%CI=0.732~0.864),预测价值优于NT-proBNP(Z=2.676,P<0.05),女性CDKN1C mRNA的AUC为0.887(95%CI=0.804~0.923)预测价值优于男性患者(Z=3.004,P<0.05)。结论术后1 d循环CDKN1C mRNA水平有助于预测AMI患者PCI后心功能情况,尤其适用于女性,CDKN1C mRNA可以作为预测女性AMI患者PCI后心功能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 张永红余冬梅黄刚邓学军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功能女性
- 不同强度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阿托伐他汀中等强度组(20mg·d-1)、阿托伐他汀高强度组(40mg·d-1)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ACS患者的hs-CRP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后中等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hs-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高强度组较中等强度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但是两组治疗7天后的hs-CRP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反应贯穿ACS发展过程,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ACS患者hs-CRP浓度,高强度阿托伐他汀更能显著抑制ACS的炎症反应。
- 黄刚罗贵全唐川苏周明刚何雅丽刘益均王蕾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炎症C反应蛋白阿托伐他汀
- 一种血管连接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管连接装置,包括内支架和外支架;所述内支架为弹性镂空管状结构,所述内支架能够被压缩拉长以在血管内移动且能够在血管内展开成管体;所述外支架用于套在血管外,且所述内支架展开后紧贴外支架的内壁以将血管夹持...
- 邓学军黄刚何小君余冬梅
- 文献传递
- 冠状动脉钙化检测联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检测联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8月住院的108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同期进行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测、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冠状动脉钙化检测联合动态心电图预测冠心病的价值。结果冠状动脉钙化阳性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6%、81.0%、73.9%、82.3%;动态心电图阳性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76.2%、68.8%、80.0%;冠状动脉钙化检测联合动态心电图的系列实验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6.8%和92.9%,平行试验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3.3%和92.7%,均显著高于单项试验的相应指标(P<0.05)。结论高分辨率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测联合动态心电图显著提高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老年患者及基层医院冠心病首选的筛选检查。
- 黄刚秦娟何小君罗贵全唐川苏
- 关键词:冠心病钙质沉着症动态心电图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LOX-1、ITLN-1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的关系研究
- 2021年
-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sLOX)-1、血清凝集蛋白(intelectin,ITLN)-1水平及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的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6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sLOX-1、ITLN-1水平、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和血流正常病人临床指标,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0例患者出现术后无复流。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观察组的血清sLOX-1 水平要比对照组高,但是ITLN-1水平则比对照组低(P<0.05)。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血清sLOX-1水平高于血流正常者,ITLN-1低于血流正常者。患病年龄、症状至罪犯血管开通时间、ITLN-1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无复流独立危险因素,而sLOX-1则是保护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LOX-1水平明显升高,ITLN-1水平显著下降,两者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存在直接关系,并且sLOX-1、ITLN-1联合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具有非常高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可以结合术后无复流发生危险因素早期预防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 黄刚杨瀚晅张永红黄冬梅赵躬英
- 关键词:无复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短期发生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短期发生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后短期发生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发生组;另外收集同期收治的85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后短期未发生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未发生组。统计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短期发生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急诊PCI、病变血管数多、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高、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高、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是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短期发生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响因素(OR>1,P<0.05,P<0.001)。结论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短期发生冠状动脉夹层受急诊PCI、病变血管数多及高水平NT-proBNP、PⅢNP、PCⅢ、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hs-CRP影响,临床可采取合理干预措施,减少其发生率,对提高手术效果意义重大。
- 黄刚秦娟周世恒杨瀚晅张永红
-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冠状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