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百草枯
  • 1篇凋亡
  • 1篇哲学
  • 1篇中毒
  • 1篇中毒大鼠
  • 1篇思维
  • 1篇思维方式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维生素
  • 1篇维生素C
  • 1篇细胞
  • 1篇粒细胞
  • 1篇粒细胞凋亡
  • 1篇量效
  • 1篇量效关系
  • 1篇疗效
  • 1篇临床教学
  • 1篇教学
  • 1篇教学方法

机构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王晓龙
  • 3篇方艳
  • 3篇余雷
  • 1篇李醇文
  • 1篇秦开秀
  • 1篇宗建春

传媒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百草枯对活性氧类物质的产生和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百草枯(PQ)对活性氧类物质(ROS)和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离体培养健康成人中性粒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百草枯刺激后培养6~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及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蛋白核因子kappa B(NF-кB)、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给予ROS、NF-κB拮抗剂后,再次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及信号蛋白含量。结果:PQ可明显促进ROS产生及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这种效应可被ROS抑制剂二联苯碘(DPI)及NF-кB抑制剂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酯(PDTC)逆转。同时,PQ能促进NF-κB表达增加,而Caspase 3表达则受到明显抑制。结论:百草枯是强力的ROS诱导剂,并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NF-κB活化,进而抑制Caspase 3表达有关。
秦开秀李醇文方艳余雷王晓龙
关键词:百草枯中性粒细胞凋亡
哲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之一——矛盾分析方法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医学与哲学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追溯到医学的起源,并贯穿于医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结合,其方法论在指导医学教学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即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医学治疗过程本身也充满了各种矛盾,比如血栓形成和出血之间的矛盾等。有些矛盾错综复杂,令人难以适从。在扎实学习医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应用矛盾分析方法 -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作为指导思想来解决临床治疗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有可能化繁为简,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宗建春方艳余雷王晓龙
关键词:教学方法思维方式
维生素C治疗百草枯中毒大鼠的量效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C治疗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的疗效及量效关系。方法:将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和维生素C1组、C2组,每组10只。通过胃内一次性灌注150 mg/kg PQ,建立PQ中毒SD大鼠模型。中毒组给予30 mg/kg甲基强的松龙、2.5 mg/kg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维生素C1组、C2组在中毒组基础上给予两种浓度的维生素C(5,500 mg/kg),以生理盐水稀释成5 m L/kg,股静脉注射;对照组仅以生理盐水进行相应处理。于实验后36 h检测大鼠血浆中丙二醛、肝肾功能,并行动脉血气分析,采血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病理切片、湿干重比等检查;取肝组织行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Western印迹检测Bcl-2表达等。结果:维生素C1组中丙二醛低于中毒组,GSH-PX高于中毒组,肝肾功能较中毒组有明显改善(均P<0.01);维生素C2组丙二醛高于中毒组,其肝肾功能较中毒组也呈恶化趋势(均P<0.01)。中毒组中Bcl-2较对照组表达减低,维生素C1组中Bcl-2较中毒组表达增强,而维生素C2组中Bcl-2较中毒组表达减弱(均P<0.01)。但维生素C1组、C2组在肺功能、湿干重比、病理学等与中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剂量维生素C可能通过抗氧化、抑制PQ导致的细胞凋亡等途径对PQ中毒大鼠的肝肾功能有部分的保护作用,而高剂量维生素C反而有促氧化作用;同时,维生素C未呈现出对PQ中毒时肺的保护作用。
温宝伶余雷方艳王晓龙
关键词:百草枯维生素C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