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病患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甲状腺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蛋白尿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清

机构

  • 9篇嘉祥县人民医...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9篇周卫东
  • 3篇韩金荣
  • 3篇任伟
  • 1篇张林西
  • 1篇张爱琴
  • 1篇徐东

传媒

  • 2篇贵州医药
  • 1篇辽宁实用糖尿...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临床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24例临床观察
2002年
周卫东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瘦素(Le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甲减患者96例,设为甲减组;另选取健康体检合格者6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脂、甲状腺激素及Lep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析甲减患者血清Lep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甲减组FT3、FT4低于对照组,TSH、TG、TC以及Lep、IMT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动脉弱样硬化(As)组与非As组血清Lep水平为(19.68±5.15)μg/L、(11.23±4.17)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甲减组患者血清Lep与FT3呈负相关,与IMT呈正相关(P<0.01);而与FT4、TSH、TG、TC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甲减患者血清Lep水平、颈动脉IMT均高于正常水平,血清Lep与FT3负相关,与颈动脉IMT正相关,这提示Lep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
周卫东任伟韩金荣刘慕华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瘦素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及干预对策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高危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对该院收治的老年CHD合并T2DM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与收治的单纯CHD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的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关干预对策,以期提高临床预防慢性疾病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体重指数(BMI)值和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观察组患者在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C肽方面的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在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UA)等方面的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老年DM合并T2DM的相关危险因素有BMI、高血压、2 h PG、空腹C肽、TG、HDL-C及UA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高血压、空腹C肽、TG、HDL-C、UA等因素是老年CHD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血压外,控制血脂和UA水平等也至关重要,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积极调整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石如荟周卫东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
糖尿病清晨高血糖24例临床分析
2001年
清晨高血糖是糖尿病(DM)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对24例DM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的清晨高血糖现象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997年始,我院收治DM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出现清晨高血糖2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34岁(16~63岁).1型DM8例,2型DM16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DM诊断标准.平均病程5.2年(0.5~13年).合并眼病、肾病6例,下肢神经病变10例,高血压2例.全部采用饮食及胰岛素(INS)治疗,正规胰岛素(RI)24~72u/d,中效胰岛素(NPH)用量为6~16u/d,1~3次/d注射.经以上治疗1周后,病情相对稳定,但空腹血糖>10mmol/L为观察对象.检查前饮食不变,全部于18时进晚餐,22时卧床休息.于0至6时每小时采毛细血管血1次,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ONE TOUCH BASIC血糖仪测定血糖.
周卫东
关键词:糖尿病清晨高血糖DM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β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腺β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T2DM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98)与对照组(n=98)。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即于早、中、晚餐15 min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总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HbA1c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腺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超声测定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ED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EID)。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PG、HbA1c、Homa-IR、ET水平均降低,Homa-β、NO均增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FBG、2hPPG、HbA1c、Homa-IR、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oma-β、NO、FMEDD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速效胰岛素联合长效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T2DM有效控制了血糖水平,保护了胰腺β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控制T2DM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周卫东任伟韩金荣刘慕华
关键词: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胰腺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骨化三醇对维生素D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蛋白尿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对维生素D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蛋白尿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依据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25(OH)D〉25μg/L)74例、维生素D不足组(25(0H)D15~25p.g/L)65例和维生素D缺乏组(25(OH)D〈15μg/L)46例。维生素D正常组给予常规规范化治疗控制血糖,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组在控制血糖治疗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0.5μg/次,1次/d,VI服,连续应用8周。比较3组治疗前及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肌酐、血钙、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治疗前,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体质量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均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P〈0.05);应用骨化三醇治疗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和肌酐较治疗前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2型糖尿病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血脂水平。
韩金荣任伟周卫东张林西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化三醇微量蛋白尿
亚急性甲状腺炎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周卫东刘慕华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
以肌强直起病的甲状腺机能减退性肌病2例报告被引量:3
2003年
徐东张爱琴周卫东
关键词:肌强直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附120例临床分析)
2004年
周卫东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饮食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