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吻合方式对经典胰十二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结肠前胃空肠吻合与结肠后胃空肠吻合对经典胰十二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影响。方法依据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的位置,将200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49例患者分为结肠前吻合组(72例)和结肠后吻合组(77例)。分析2种胃空肠吻合方式对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结肠前吻合组发生胃排空障碍14例(19.44%),其中A级7例(9.72%)、B级4例(5.56%)、C级3例(4.17%);结肠后吻合组发生胃排空障碍28例(36.36%),其中A级18例(23.38%)、B级6例(7.79%)、C级4例(5.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前吻合组患者拔除胃管时间及术后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均短于结肠后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年龄、2型糖尿病、胃肠吻合方式为结肠后吻合、有上腹部手术史、术中出血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6 h、年龄≥70岁、胃肠吻合方式为结肠后吻合、上腹部手术史和术中出血量≥1000 m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式可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和进食固体食物时间,降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
- 高伟李涛席锐李海民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胃肠吻合胃排空障碍
-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与开腹脾切除治疗巨脾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6年
- 比较手助腹腔镜脾切除与开腹脾切除治疗巨脾的效果。回顾性分析41例因巨脾行脾脏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23例,开腹脾切除术患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与开腹脾切除术相比,手助腹腔镜脾切除的手术时间长[(313+41.8)min vs(209+19.9)min,P=0.01]、术中出血量少[(324±54.8)ml vs(539±154.8)mL,P=0.01]、术后并发症少(P=0.004)、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6±1.2)d vs(9±1.4)d,P=0.01]。结果表明,与开腹脾切除术相比,手助腹腔镜脾切除的手术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但手术时间长。
- 高伟唐寒秋李涛
- 关键词: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巨脾
- 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效果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究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收治的84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2 d肝功能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两组ALT、AST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疗效佳,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肿瘤复发率低,患者生存率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 崔发强李涛尹天英
- 关键词: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开腹手术
- 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诊治体会
- 2004年
- 报告 2 2例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结合文献及自身体会对该病诊断、手术时机、方式、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进行了讨论。
- 李涛席锐刘玉明唐寒秋
- 关键词: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胆总管
-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胆汁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胆汁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汉中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212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和疼痛情况以及血清、胆汁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100.0%(106/106)和98.1%(104/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持续时间为(85.9±15.4)min、(39.1±5.1)m L、(1.7±0.8)d、(6.5±1.9)d、3.8%和(13.7±1.6)h,均少于对照组的(108.9±19.8)min、(96.2±8.7)m L、(3.6±1.7)d、(12.4±3.4)d、15.1%和(18.5±3.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血清及胆汁中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7 d血清和胆汁中IL-6、hs-CRP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清石效果较好,其引发的炎性反应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 席锐王丽娟李涛陈宏李晓涛宋博王璐刘磊崔发强
- 关键词: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炎性因子
- 改良腹腔镜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0例
- 2022年
- 目的观察改良腹腔镜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PD)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LSPD术,观察组给予改良LSPD术。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98.22±18.25)min、(232.43±15.22)mL、(10.79±1.12)d,低于对照组[(246.35±22.33)min、(425.74±16.73)mL、(12.98±2.04)d](P<0.05);观察组病人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5.25±2.63)h、(28.42±3.13)h,低于对照组[(20.24±3.76)h、(35.16±4.02)h](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式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各指标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及第7天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因素对两组病人各指标的单独效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两两时间点各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SPD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促进病人术后早期康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席锐李涛唐寒秋陈宏李晓涛宋博王璐崔发强杨瑞刘磊高伟王丽娟
- 关键词:脾切除术腹腔镜胃肠功能炎性因子
- 血清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水平检测与急性胆囊炎临床分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检测与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临床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10例AC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的吸烟、饮酒、高血压、CRP和ET水平等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人血清中CR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检测人血清中ET水平。采用S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CRP,ET联合与AC临床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的性别、平均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t=1.640,0.428,3.160,4.250,3.570,3.660,均P>0.05)。两组的CRP和E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29,7.374,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RP和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ROC曲线分析CRP,ET和二者联合诊断A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43(95%CI:0.771~0.916,P=0.000),0.772(95%CI:0.683~0.860,P=0.000)和0.910(95%CI:0.851~0.969,P=0.000),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CRP,ET为诊断AC的最佳截距值(cut-off)分别是8.2 mg/L和72.5 pg/ml,CRP与ET联合诊断AC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使用CRP和ET。CRP,ET联合与AC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386,P<0.05)。结论CRP和ET联合水平可区分不同严重程度的AC。CRP,ET联合与AC分级呈正相关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
- 高伟席锐李涛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C-反应蛋白内皮素
- 腹腔镜技术在T1b和T2期胆囊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T 1b期和T 2期胆囊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T 1b期和T 2期胆囊癌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33例)、开腹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分级情况及术后1年、3年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的例数更少(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2.1%和48.7%,腹腔镜组分别为84.8%和5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年、3年患者生存率与开腹胆囊癌根治术基本一致。
- 高伟李涛席锐
- 关键词:胆囊肿瘤腹腔镜胆囊癌
-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微创治疗肝癌的临床体会
- 2008年
-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对42例肝癌55次射频消融治疗,通过手术前后肿瘤性状及大小变化、自觉症状和AFP值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5例于治疗后2周、17例于治疗后1月进行彩超及CT复查结果示:2周后714%病人肿瘤体积缩小在20%以上,1月后全部病人肿瘤体积缩小在30%以上,症状改善,其AFP值下降者占678%.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与术前对比全部瘤体内血供消失,已呈部分液化。90.5%病人自觉电极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确切。
- 唐寒秋李涛杨华陈宏
- 关键词:肝癌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集束电极
- 非开腹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7例的临床体会
- 2008年
- 目的:探讨非开腹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27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采取非开腹手术方式的治疗措施,并随访。结果:除2例因自身原因中转开腹切脾止血外,其余25例3~9月后愈合,成功率为92.6%。结论:BuntainCT分型I型或Ⅱ型、血液动力学稳定无合并腹内其它脏器损伤的脾破裂病人采取非开腹手术保脾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唐寒秋李晓涛李涛
- 关键词:脾破裂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