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宏霞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3篇熵指数
  • 3篇麻醉深度
  • 3篇麻醉深度监测
  • 2篇学龄
  • 2篇学龄期
  • 2篇学龄期儿童
  • 2篇双频指数
  • 2篇脑电双频
  • 2篇脑电双频指数
  • 2篇儿童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指...
  • 1篇预注
  • 1篇预注射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改良根...
  • 1篇乳腺癌改良根...

机构

  • 5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5篇程宏霞
  • 2篇邱颐
  • 2篇王晓冬
  • 1篇张艳红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术前预注射不同浓度酮咯酸氨丁三醇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伤害性刺激的影响
2022年
通过术前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预注射不同浓度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观察伤害性刺激对其的影响。方法:研究入选病例均为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ASA分级I-II级),共60例。开展时间为2018年1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6月。60例患者的年龄在34-67岁,体重在42 -76kg。随机分组后,每组为20例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术。T组及L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T组患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mg/kg,L组患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1mg/kg,M组在诱导前30min静脉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平均动脉压(MAP)值,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清醒的时间及拔管时间,拔管后病人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记录的时刻为入室时刻(T0),气管插管即刻(T1),开始切皮即刻(T2),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3),拔管后5min(T4)。结果 T组和L组在气管插管即刻(T1),开始切皮即刻(T2),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3)的BIS,HR,MAP值变化幅度小于M组,L组变化幅度最低,T组和M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L组时间长,拔管后T组和L组患者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于M组,SpO2三组无差别。结论:麻醉诱导前注射1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使其循环更加稳定,并显著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患者拔管后更平稳,更不易发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情况。
程宏霞张艳红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酮咯酸氨丁三醇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伤害性刺激
对比长托宁与阿托品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对麻醉效果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2021年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比长托宁与阿托品两种药物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主要观察对于麻醉效果和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诊断为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2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长托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麻醉效果和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患者的口腔分泌量和清醒的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长托宁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显著优于阿托品治疗,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程宏霞
关键词:长托宁阿托品髋骨骨折麻醉效果
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在学龄期儿童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熵指数(包括反应熵RE及状态熵SE)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学龄期儿童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并验证二者是否可用于儿童氯胺酮麻醉深度监测,为提高其麻醉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方法:  择期骨科上肢手...
程宏霞
关键词:氯胺酮麻醉深度熵指数脑电双频指数学龄期儿童
文献传递
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在学龄期儿童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熵指数(包括反应熵RE及状态熵SE)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学龄期儿童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并验证二者是否可用于儿童氯胺酮麻醉深度监测,为提高其麻醉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择期骨科患儿上肢手术30例,6-12岁,体重18-35 kg,ASAⅠ级。患儿静脉滴注氯胺酮1.5 mg/kg,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静脉泵注丙泊酚5 mg/(kg·h)维持。观察入室基础值(T1),意识消失即刻记录(T2),切皮前30 s(T3),切皮即刻(T4),切皮后30 s(T5),切皮后60 s(T6)时的心率、血压、RE、SE和BIS的变化情况是否相关。统计学方法:本例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熵指数与BS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运用统计软件包SPSS13.0分析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E和SE在T4和T5时刻比T3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较BIS大,BIS在此刻无明显变化;RE和SE于T6降回到切皮前范围,BIS值此刻开始上升。RE分别与SE、BIS正相关,SE与BIS正相关。MAP和HR在切皮刺激下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熵指数和BIS均能对伤害性刺激做出反应,在监测镇静深度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熵指数和BI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由于RE和SE较BIS反应快速,故熵指数更适合实时监测麻醉深度。在同一麻醉深度水平,氯胺酮可使熵指数和BIS数值增加,故在学龄期儿童臂丛复合氯胺酮麻醉下,熵指数和BIS仅能反映麻醉深度的变化趋势,不可反应确切的麻醉深度。
程宏霞王晓冬邱颐
关键词:儿童熵指数脑电双频指数麻醉深度臂丛神经阻滞
熵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麻醉深度监测仪的诞生使量化脑电信息变为可能,对监测麻醉深度水平,指导术中用药剂量,降低麻醉风险有重大意义。熵指数仍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优点是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同时反映皮层及皮层下的脑电信号,有监测镇静和镇痛的能力。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熵指数也会受到药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本文就熵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简要综述。
程宏霞王晓冬邱颐
关键词:熵指数全身麻醉麻醉深度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