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龙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鄂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2篇融合术
  • 2篇节段
  • 2篇骨折
  • 1篇单节段
  • 1篇蛋白
  • 1篇导航引导
  • 1篇短节段
  • 1篇腰椎后
  • 1篇腰椎后路
  • 1篇腰椎后路手术
  • 1篇引流
  • 1篇愈合
  • 1篇置钉
  • 1篇治疗颈椎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缺损
  • 1篇伤口
  • 1篇伤口愈合
  • 1篇手术

机构

  • 7篇鄂州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陈志龙
  • 6篇喻锋
  • 5篇王晶
  • 5篇余国庆
  • 2篇刘丽
  • 1篇陈军
  • 1篇王冶
  • 1篇吴明
  • 1篇石卫星
  • 1篇刘为民
  • 1篇王永松

传媒

  • 2篇骨科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ACDF治疗颈椎泪滴样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0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式治疗颈椎泪滴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9-03采用ACDF术治疗的12例颈椎泪滴样骨折。结果 12例均获得平均19.6(10~28)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钛板螺钉及融合器移位、松动和术后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颈椎骨折块复位,正常生理前凸基本恢复。12例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6(3~6.5)个月。末次随访时按ASIA恢复等级:一级4例,二级2例。结论 ACDF治疗颈椎泪滴样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术中椎管减压充分,手术创伤较小,能最大程度地维持颈椎稳定性。
王晶余国庆吴明陈志龙周涛喻锋
关键词:内固定
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与传统丝线间断缝合对腰椎后路手术缝合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与传统丝线间断缝合对腰椎后路手术缝合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择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患者214例,其中单节段椎间融合138例,双节段椎间融合76例。根据两种缝合方式分为两组,单节段椎间融合术中92例为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组(A组),46例为传统丝线间断缝合组(B组),双节段椎间融合术中39例为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组(C组),37例为传统丝线间断缝合组(D组)。比较各组患者术中缝合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A、B组患者术中缝合时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VAS评分高于A组,A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总满意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术中缝合时间明显较D组长,VAS评分明显高于D组,D组患者愈合总满意率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节段椎间融合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较传统丝线间断缝合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伤口良性愈合率高;双节段椎间融合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较传统丝线间断缝合手术时间长,术后伤口良性愈合率低。
李坤喻锋陈志龙余国庆刘丽王晶周伟峰王航
关键词: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腰椎后路手术椎间融合术
3D导航引导与徒手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在单节段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2021年
目的比较3D导航引导与徒手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在单节段腰椎融合手术中的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拟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手术的病人30例,按参与研究的奇偶顺序分为两组,3D导航组15例,行3D导航引导下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徒手置钉组15例,行徒手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统计两组病人的术中透视次数、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及24 h引流量,拔除引流管后统计并对比两组的置钉准确性,分别于术后第1、3、7天测量两组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对比两组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改善情况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未予以输血。3D导航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引流量分别为(2.43±0.25)次、(110.86±10.75)min、(150.45±23.46)mL、(83.87±10.63)mL,徒手置钉组分别为(6.52±1.21)次、(152.37±13.45)min、(213.68±34.68)mL、(156.84±15.67)mL,3D导航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徒手置钉组(P<0.05);3D导航组的置钉准确性显著优于徒手置钉组(100%vs.73.33%,P<0.05);术后第1、3、7天时,3D导航组的ESR、CRP均较徒手置钉组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3D导航组的JOA改善率为75.00%,稍高于徒手置钉组的72.41%,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达到良好椎间融合,无椎间融合期移位、螺钉断裂、松动或移位等情况出现。结论3D导航引导与徒手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均可有效改善单节段腰椎融合手术病人的JOA评分,但与徒手置钉相比,3D导航引导下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可改善病人手术指标,提升置钉准确性,降低术后ESR和CRP,可作为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的优先选择方案。
李坤陈志龙余国庆王晶王航刘丽喻锋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腰椎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老年人常见复杂髋部骨折,主要涉及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之间的部位。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且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
王冶付伦喻锋石卫星陈军陈志龙
关键词:利塞膦酸钠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基底小粗隆FEMORAL骨密度值骨质疏松
应用VSD联合皮瓣转位治疗Pilon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皮瓣转位在合并软组织缺损的Pilon骨折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复位骨折并固定,根据患肢软组织缺损情况,选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外踝上皮瓣及交腿皮瓣联合VSD一期或二期修复软组织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3 cm×5.5 cm^7 cm×17 cm,皮瓣大小5 cm×7 cm^8 cm×9 cm。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6.5个月。28例患者骨折及皮瓣均愈合。骨折无骨髓炎及骨外露发生,已有局部感染者炎症得到很好的控制。2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远端2 cm×2 cm大小面积坏死,经清创后二期植皮创面愈合。结论 VSD联合皮瓣转位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Pilon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陈志龙黄敏章王永松刘为民
关键词:PILON骨折软组织缺损负压封闭引流皮瓣
短节段钉棒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Kummell病伴后凸畸形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骨水泥强化治疗Kummell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16例Kummell病伴较严重后凸畸形病人,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为59~78岁,平均67.75岁。腰椎骨密度T值为(-3.48±2.65)SD。胸腰段12例,L33例,T81例;后凸角度为23.940°±0.803°。在邻近伤椎上下椎两侧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钉棒作用进行伤椎撑开复位,再在伤椎两侧注入骨水泥强化治疗。比较病人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及后凸角。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1±2.3)个月,未出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病人的VAS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后3 d的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短节段钉棒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治疗Kummell病伴后凸畸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陈志龙李坤王晶余国庆喻锋
关键词:后凸
Lnc-AK077216基于OPG/RANKL/RANK通路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基于骨保护蛋白(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通路探究Lnc-AK077216对破骨细胞(OC)分化成熟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Lnc-AK077216-shRNA、Control-shRNA转染至RAW264.7细胞,分别设为转染组、空载组。另取未作处理细胞设为对照组。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转染后Lnc-AK077216 mRNA相对表达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诱导分化7 d后的OC数及阳性染色面积;采用qRT-PCR检测诱导分化培养3 d后各组OPG、RANKL、RANK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诱导分化培养3 d后各组OPG、RANKL、RANK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显示转染效率>70%;转染48 h后转染组Lnc-AK077216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5);诱导分化前RAW264.7细胞多呈圆形且形态规则,诱导分化7 d后经TRAP染色,可观察到呈阳性的多核巨细胞,细胞有伪足、突起,且体积较大,表明生成OC;转染组OC数少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5),阳性染色面积小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5);转染组OPG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5),RANKL、RANK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5)。结论敲低Lnc-AK077216可抑制RAW264.7细胞向OC分化,其调控机制可能与上调OPG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RANKL、RANK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李坤喻锋余国庆陈志龙王晶
关键词:骨保护蛋白破骨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