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玲

作品数:30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政治法律
  • 13篇历史地理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皖西北
  • 6篇政治
  • 6篇统销
  • 5篇统购
  • 5篇统购统销
  • 5篇乡村
  • 4篇河网化
  • 3篇水灾
  • 3篇阶级
  • 3篇饥荒
  • 3篇集体化
  • 2篇大跃进时期
  • 2篇党史
  • 2篇党史研究
  • 2篇学术进展
  • 2篇责任田
  • 2篇政府
  • 2篇政府救济
  • 2篇中共
  • 2篇中共党史

机构

  • 20篇广东工业大学
  • 7篇华东政法大学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9篇葛玲
  • 5篇满永
  • 3篇辛逸

传媒

  • 9篇中共党史研究
  • 6篇党史研究与教...
  • 2篇当代世界社会...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当代中国史研...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史林
  • 1篇唯实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福建省社会主...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民主评议”到“随征带购”——1954年广东粮食统购的制度化尝试被引量:1
2015年
1953年出台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当年的地方实践中被定性为购粮运动,在运动中,"民主评议"成为任务完成的主要方式,结果造成农民的"误解"。为消除"误解",1954年夏购中开始试行"随征带购"。本文以广东地区1953~1954年的粮食统购为例,在讨论"民主评议"现象的基础上,分析"随征带购"的试行原因,并检讨其基层实践和问题。文章认为,无论"民主评议"还是"随征带购",统购问题的无法解决,根源在粮情紧张而非实施方式。虽然"随征带购"内含制度化诉求,但在购粮任务压力下,制度化只能让位于更具效力的运动化操作。
葛玲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皖西北稻改运动的初步研究——以临泉县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皖西北地区的稻改运动,揭示了新政权在农业生产发展上的理想化追求。通过对稻改的萌生及其在乡村实践中所遭遇的现实条件限制的梳理,表明了理想化追求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文章最后讨论了生产改革作为革命理想的内在化要求,即便遇到了一系列现实困难,也不会轻易发生改变,这是稻改在质疑声中不断推广的基本逻辑。
葛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皖西北“责任田”的改正被引量:5
2016年
20世纪60年代的安徽"责任田"实行不到一年即被改正,留下一桩历史公案。多数研究将"责任田"改正视为"左"倾错误的结果,背离了基层意愿。本文在皖西北"责任田"改正档案史料的爬梳中发现,上述认识混淆了"责任田"与包产到户和单干之间的区别,尤其是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间的差别。"责任田"只是集体生产管理方式的调整,"五统一"的要求使集体"统一"和家庭"责任"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责任田"的改正,既受政治情势的影响,又是制度设计存在内在缺陷之结果。
葛玲
关键词:政治风险
三年困难时期城乡饥荒差异的粮食政策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始后,国家应对农产品需求矛盾的制度安排是对农产品实行高度控制的统购统销。"大跃进"后出现粮食严重短缺时,"左"倾错误通过统购统销所展示出来的制度刚性,是通过"统购"征走了农村的余粮甚至部分口粮;通过"统销"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粮食供给。国家在救助城乡饥荒时所采取的不同对策以及农村干部考核任用的制度性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村饥荒。三年困难时期的饥荒,除自然灾害和"左"倾错误之外,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制度性"的农村饥荒。
辛逸葛玲
关键词:统购统销
政策演进中的统购统销制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统购统销是集体化时期国家在粮食工作领域实施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设计。在实践过程中,统购统销具有对农村的强制性和对城镇的保障性两个方面特征。这一特征也使得统购统销成为一种偏向性制度设计,使其成为1959-1961年农村饥荒的重要制度诱因。
葛玲
关键词:集体化统购统销强制性保障性
机制构建与社会和谐——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1
2008年
文章回顾了中共建国以来探索和谐社会建设所走过的曲折历程,进而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过程。文章最后对和谐社会的内涵展开了讨论,指出了和谐机制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
葛玲
关键词:社会建设
单位制与城市社会整合研究——以20世纪50年代为背景的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社会整合,伴随着全面的单位化进程,蕴含了极其强烈的政治色彩。单位制的确立,标志着国家对城市社会整合的初步实现。
满永葛玲
关键词:单位制城市社会整合
灾荒与生活——1954年皖西北水灾中的救灾政治被引量:2
2013年
文章以1954年皖西北地区的水灾救助为中心,通过对水灾后灾民悲观与失望等复杂心态的呈现,以及基层干部在救灾中两难处境和救灾实践中阶级政策的梳理,指出了1950年代的灾荒救助本质上是一项政治工程。灾荒救助的政治化表明,新政府的救灾既是生活救助,更是政治渗透,而政治化的救灾实践,则成为新政府政治理念渗透乡村生活的重要媒介。
葛玲
关键词:灾荒社会生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皖西北“责任田”的试点与推广被引量:8
2015年
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省试行"责任田",但全面推行后很快便被改正。本文以皖西北地区为中心,从中央(毛泽东)、省委及基层干部群众的多层互动中,梳理"责任田"试点与推广的曲折过程,讨论不同层级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差异。文章认为,虽然"责任田"一度得到迅速推行,但这并不是群众意愿的结果,而是安徽省委执着推动的产物。正因如此,推行中始终未能消除干部的犹疑和群众的顾虑,不仅出现大面积"走样",更消解了实际效果。
葛玲
关键词:责任田乡村干部
天堂之路:1959-1961年饥荒的多维透视
1959-1961年饥荒是中国当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学界围绕这场饥荒的规模和原因也有过持续研究。本文主要以皖西北临泉县为中心,考察1959-1961年饥荒在县域范围内的形成过程,重点观察乡村政策实践中的饥荒生成逻辑。文章认...
葛玲
关键词:大饥荒统购统销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