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佘晓东

作品数:39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念珠菌
  • 10篇念珠
  • 9篇阴道
  • 7篇皮肤
  • 6篇念珠菌病
  • 6篇细胞
  • 6篇白念珠菌
  • 5篇真菌病
  • 5篇菌病
  • 4篇毒力
  • 4篇阴道念珠菌
  • 4篇阴道念珠菌病
  • 4篇阴道炎
  • 4篇念珠菌性
  • 4篇外阴
  • 4篇外阴阴道
  • 4篇免疫
  • 3篇松解症
  • 3篇念珠菌性阴道...
  • 3篇外用

机构

  • 33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大连市皮肤病...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协和药厂

作者

  • 39篇佘晓东
  • 29篇刘维达
  • 17篇沈永年
  • 10篇吕桂霞
  • 10篇符美华
  • 8篇李筱芳
  • 5篇陈沄
  • 5篇陈伟
  • 4篇薛燕宁
  • 4篇吕雪莲
  • 4篇陈浩
  • 4篇李岷
  • 4篇陈先进
  • 4篇吴黎莉
  • 3篇胡素泉
  • 3篇高盈
  • 3篇陈辉
  • 2篇孙建方
  • 2篇宗文凯
  • 2篇曾学思

传媒

  • 9篇中华皮肤科杂...
  • 8篇中国真菌学杂...
  • 4篇中国麻风皮肤...
  • 4篇国际皮肤性病...
  • 2篇第七届全国皮...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菌物学报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2006中国...
  • 1篇2007中华...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1篇2007
  • 2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外用酞丁安软膏后皮内浓度测定
目的:测定试验动物皮肤给药后的皮内药物浓度,观察受试制剂的经皮渗透及进入皮肤的药物水平.方法:试验乳猪局部外用酞丁胺软膏后,采用匀浆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皮内药物浓度.结果:酞丁安软膏外用于皮肤后,有一定量的经皮吸收和渗...
吴黎莉陈沄隗慧林徐兰芳佘晓东沈珑瑛潘显道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文献传递
Oligo基因芯片和小鼠模型研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来自感染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小鼠模型的标本分别与自制的疾病相关因子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将感染组与对照组中各疾病相关因子信号值进行比较,筛选出表达升高或降低2倍的因子,并绘制成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感染组中可以出现表达上调的基因有39个,可以出现表达下调的基因有4个。在宿主免疫方面,炎性趋化因子普遍表达增高,适应性免疫调节因子IL-1、IL-4、IL-6、IL-10、IL-12、TNF-α、NF—κB以及TGF—β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全部标本天然免疫成分TLR4的表达增高,TLR2仅表达增高于1/3的标本。在致病菌株毒力方面,菌丝生成调控因子EFG1、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4、5、6、10、脂酶(LIP)2、LIP4和菌丝胞壁蛋白(HWP)1表达显著增强。其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和MIP-2、IL-1、Toll样受体(TLR)4、LIP4、HWP1在全部感染组标本中显著增高,这些因子涉及白念珠菌胞外水解酶、菌丝形成、表型转换及宿主天然免疫过程。结论适应性免疫的功能不足以及致病菌株的毒力增强均参与小鼠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TLR4在该病局部宿主免疫机制中可能起较为重要的作用。
佘晓东沈永年韩峻松刘泽虎吕雪莲肖华胜刘维达
关键词:寡核苷酸序列分析念珠菌病外阴阴道细胞因子类
阴道分离因肯毛孢子菌的分子鉴定和种内分型被引量:1
2010年
分别采用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基因间隔区(IGS1)测序,ITS和IGS1区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基因组DNA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等方法,对三株因肯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inkin进行分子特征及种内分型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菌株的rRNA基因ITS区和IGS1区的序列相似性均高达100%,RFLP酶切图谱具有较理想的种内一致性,而不同菌株的RAPD图谱不尽相同。研究表明:rRNA基因IGS1区测序及RFLP酶切可考虑用于因肯毛孢子菌的菌种分子鉴定,而基因组DNA的RAPD则较适合于菌种的种内分型。
吕雪莲张晓利王淼淼佘晓东吕桂霞沈永年刘维达
关键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抗Ⅶ型胶原抗体ELISA辅助确诊一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及文献复习
2014年
目的 报道抗Ⅶ型胶原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辅助确诊1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同时复习文献,分析在大样本中该方法诊断EB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对1例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学特点符合EBA的患者,应用抗Ⅶ型胶原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其血清中Ⅶ型胶原抗体滴度;以4例健康人、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和3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为对照.查阅既往关于ELISA法诊断EBA的文献,总结各研究中患者入组标准、包被的抗原、敏感性、特异性,并与其他血清学方法对比.结果 ELISA法检测该患者血清中抗Ⅶ型胶原抗体滴度为136 U/ml,对照组均为阴性.既往文献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区别,但总体而言,ELISA法诊断EBA的准确性高于免疫印迹.结论 ELISA法诊断EBA简单快捷,具有较高准确性.
李志量王光平佘晓东李筱芳王宝玺冯素英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马拉色菌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黑素合成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引起花斑癣不同临床色素表现的马拉色菌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导致与黑素合成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MTT法筛选不同比例的马拉色菌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用色沉和色减区分离的马拉色菌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在不同时间段收集上清液,ELISA法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内皮素-1(ET-1)、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细胞因子(SCF)的动态变化。结果角质形成细胞与马拉色菌在1∶10比例以下,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状况不受马拉色菌的影响(P>0.05)。当比例提高至1∶20以上时,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1)。马拉色菌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1α、IL-6、TNF-α、ET-1增加(P<0.01)。未检测到b-FGF、NGF-β和SCF的产生(P>0.05)。色沉区马拉色菌刺激产生的ET-1显著高于色减区(P<0.01)。结论马拉色菌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分泌黑素合成相关因子的能力不同。ET-1在花斑癣色素沉着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崔凡佘晓东李筱芳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
关键词:黑素合成细胞因子马拉色菌角质形成细胞花斑癣
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人体皮肤耐受性研究
目的:考察健康志愿者单次或多次局部外用不同浓度(剂量)的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后,健康皮肤对受试药物的耐受性,预测受试药物对人体皮肤潜在的不良反应及其强度. 方法:34例受试者分为6 组,分别进行他扎罗汀-倍他米...
宗文凯吴黎莉陈沄佘晓东陈正琴吴国华
关键词:人体皮肤耐受性药物浓度
文献传递
甲泼尼龙联合阿维A治疗增殖型天疱疮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女,55岁。因口腔溃疡,头皮、颈、腋下增殖性斑块4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左舌缘见蚕豆大小的溃疡面,头皮枕部、颈部、双腋下可见肥厚性增生性斑块,表面见少许分泌物,有异味。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基底层上部棘刺松解性水疱形成,疱内有棘刺松解细胞,真皮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并有中性粒细胞小脓肿形成。直接免疫荧光:表皮棘细胞间IgG(+)。诊断为增殖型天疱疮。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mg/d和口服阿维A30mg/d及其他对症治疗。20d后,患者皮损明显好转,渗出减少,斑块变平。
符美华陈伟佘晓东李筱芳陈浩李岷刘维达
关键词:天疱疮阿维A糖皮质激素
不同疗程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不同疗程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将入选患者按照试验中心分层随机分成3组,包括卢立康唑短疗程组(外用l%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2周,后2周使用安慰剂)、卢立康唑长疗程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4周)、联苯苄唑对照组(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每日1次,共4周)。开始用药后第2、3、4、6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结果420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40例,398例患者进入疗效分析。用药2周时,对照组、短疗程组、长疗程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29.29%、31.43%和35.00%(P〉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49.29%、58.57%和57.86%(P〉0.05);用药3周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57%、78.57%和70.00%(P〉0.05);用药4周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29%、91.43%和89.29%(P〉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0.00%、87.86%和85.00%(P〉0.05)。停药后2周,对照组、短疗程组、长疗程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92.14%、92.86%和92.14%(P〉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0.71%、90.00%和89.29%(P〈o.05)。对照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o.71%,短疗程组为o,长疗程组为2.14%。结论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安全有效,每日1次治疗2周与治疗4周的疗效相当。
符美华李岷李若瑜王爱平温海郭在培郝飞席丽艳于浩佘晓东陈伟沈永年胡素泉刘维达
关键词:联苯苄唑
甲真菌病分离菌株细胞外水解酶活性的测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常见的甲真菌病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外水解酶活性测定,以期发现可能与甲真菌病发病相关的毒力因子。方法诱导培养基为含甲碎片的培养基,受试菌株包括常见皮肤癣菌、非皮肤癣菌的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自甲真菌病的红色毛癣菌。细胞外水解酶谱的测定体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酶活性测试试剂盒APIZYM。结果与非皮肤癣菌相比,来自于含甲碎片培养基的皮肤癣菌的酯酶、酯脂肪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和a-甘露糖苷酶活性增加(P〈0.05)。与非红色毛癣菌相比,来自于含甲碎片培养基的红色毛癣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P〈0.05)。临床评分指数不同积分段甲真菌病的红色毛癣菌临床分离株除萘酚-AS—BI-磷酸水解酶外,其余酶的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定环境中,水解酶的活性与菌株的种类有关,并对甲真菌病的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影响。
李筱芳刘维达符美华佘晓东沈永年吕桂霞
关键词:甲癣
红皮病型药疹继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合并烟曲霉感染一例被引量:1
2007年
患者女,42岁,因全身红斑、水肿、脱屑伴瘙痒2个月入院。2月余前因“强直性脊柱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后出现晨起面部水肿,后发展为全身红斑、水肿。当地诊断为“药疹”.停药后给予口服药物,无效。
陈先进符美华李岷李和莲佘晓东顾黎雄薛燕宁沈永年刘维达
关键词:红皮病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曲霉感染继发面部水肿全身红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