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渊
- 作品数:8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被引量:17
- 2016年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发作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后半规管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of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SC-BPPV)是最常见的BPPV类型,临床上推荐Dix-Hallpike试验作为诊断PSC-BPPV的"金标准",Epley法是目前治疗PSC-BPPV最有效的复位方法。水平半规管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of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HSC-BPPV)发病机制复杂,是仅次于PSC-BPPV的常见BPPV亚型,其实际发病率可能被低估。临床实践中,HSC-BPPV其诊断与复位治疗方法与PSC-BPPV均不相同。本文即围绕HSC-BPPV研究的发展史及流行病学、分类、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复位方法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 洪渊焉双梅吴子明杨旭
- 关键词: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ESRS和SPI-Ⅱ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的评估作用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探讨Essen卒中风险分层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和卒中预测工具-Ⅱ(Stroke Prognostic Instrument-Ⅱ,SPI-Ⅱ)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1 y复发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前瞻性的连续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6月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820例。详细记录入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并完成ESRS及SPI-Ⅱ评分。于发病后1 y进行随访,以复发作为金标准,收集患者的复发情况等资料。通过描绘AIS患者ESRS和SPI-I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比较2个量表预测作用。应用Hosmer-Lemeshow法评价预测模型和实际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790例,失访30例(3.95%),最终纳入760例。随访1 y时,复发84例(11.05%);死亡67例,死亡率(8.82%)。2个量表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576(P〈0.05,95%CI:0.540-0.611)、0.583(P〈0.05,95%CI:0.547-0.618),2个量表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smer-Lemeshow法检验,χ2值分别为3.391、5.797(均P〉0.05)表明预测模型与实际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ESRS和SPI-II评分对AIS患者1 y复发评估作用基本一致。
- 焉双梅洪渊张欢凌霞杨旭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
- 后循环梗死患者的眼动及前庭功能评价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评价眼动及前庭功能检查对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2例PCI患者,收集其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发症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及入院体征等相关指标。患者均行眼动检查:包括凝视试验(gaze test,GT)、扫视试验(saccade test,ST)、平滑跟踪试验(smooth pursuit test,SPT)、视动眼震检查(optokinetic nystagmus test,OPK);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眼震(spontaneous nystagmus,SN)、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HST)、固视抑制检查,上述检查均应用眼震视图仪(videonystagmograph,VNG)进行记录。结果共纳入22例PCI患者,首发症状:15例(68.2%)为头晕/眩晕,7例(31.8%)为肢体无力麻木。眼动检查提示:异常19例(86.4%),其中GT异常4例(18.2%),ST异常11例(50.0%),SPT异常15例(68.2%),OPK异常12例(54.5%)。前庭功能检查提示:22例完成SN检查,其中SN阳性8例(36.4%),包括小脑梗死4例,脑桥梗死3例,左侧延髓背外侧、双侧小脑半球及蚓部梗死1例;17例完成HST检查,其中HST阳性6例(35.3%),包括小脑梗死2例,脑桥梗死2例,小脑及脑桥梗死1例,右侧小脑及延髓上段梗死1例;19例完成固视抑制检查,其中固视抑制失败8例(42.1%),包括双侧小脑梗死1例,脑桥梗死4例,左侧延髓梗死1例,右侧小脑及延髓上段梗死1例,左侧延髓背外侧、双侧小脑半球及蚓部梗死1例。以头晕/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与以肢体无力、麻木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相比,眼动及固视抑制检查阳性率高(P分别为0.023和0.045)。结论小脑、延髓梗死的患者常以头晕/眩晕起病;眼动检查有助于筛查PCI患者;小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侧别常与自发、摇头眼震的水平成分一致;脑桥梗死患者HST后可诱发下跳眼震;脑桥、延髓梗死患者常固视抑制失败。
- 徐志伟桑文文王伟英李珊珊洪渊张欢焉双梅杨旭
- 关键词:后循环梗死眼动眼震前庭功能
- 眩晕患者床旁检査被引量:16
- 2015年
- 眩晕的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多学科知识,眩晕的定位是眩晕诊断的首要问题。伴有明显的耳科或神经系统体征的眩晕患者较易诊断,但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患者的诊断却极具有挑战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最为重要的神经系统、耳科查体外,基于前庭耳石通路及眼动通路的眼位、眼震、眼动、头动及姿势步态等的床旁检查,亦极大地丰富了眩晕患者的定位诊断学。这些床旁检查方法的规范应用,将有助于医师及时地进行定位诊断,识别中枢还是外周性眩晕。基于此,本文对眩晕床旁检查方法及其相关临床意义做一简要综述。
- 桑文文洪渊杨旭
- 关键词:眩晕前庭功能眼震眼动
- 以"孤立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后循环梗死1例临床报道被引量:3
- 2015年
-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2岁,因“眩晕6 d”于2015年3月4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发作时自感视物晃动感,不敢睁眼,无明显旋转感,自感走路不稳,无恶心呕吐、耳闷及听力下降,无复视、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
- 桑文文洪渊张欢徐志伟王伟英李珊珊焉双梅杨旭
- 关键词:后循环梗死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被引量:9
- 2018年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复发性眩晕中最常见病因,是一种阵发性、短暂发作的、由特定头部位置变化引起的眩晕。BPPV患者眩晕发作的强度、持续时间及频率的改变,常与受累的半规管和耳石所在的位置有关。本文对其历史、分类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及预后作一综述。
- 凌霞洪渊杨旭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半规管耳石复位手法
- 改良Essen卒中风险分层量表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方面的研究
- 背景:Essen卒中风险分层量表(Essen StrokeRisk Score,ESRS)是国际公认的用于预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长期复发的量表,有较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但其预测效度...
- 焉双梅洪渊张欢凌霞王培福李继来杨旭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复发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被引量:57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连续在2012年12月1日-2014年1月31日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2015年1月完成1年随访,首先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资料不全及失访11例,随访3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复发率10.9%(复发42例),其中3、6、9个月和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5.7%、9.9%、10.7%、10.9%。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脑梗死、癌症、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RR=1.041,95%CI:1.010-1.073,P=0.008)、空腹血糖(RR=1.079,95%CI:1.022-1.140,P=0.007)、癌症(RR=3.756,95%CI:1.306-10.805,P=0.014)、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RR=3.066,95%CI:1.490-6.309,P=0.00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空腹血糖、癌症、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伟英桑文文焉双梅洪渊张欢杨旭
- 关键词:卒中动脉硬化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