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强
- 作品数:16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基于劳动力转移视角的劳务品牌建设被引量:6
- 2009年
-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劳务市场正由单纯的体能型向技术型、特长型转变,劳动力转移也由过去的自发形成、各自为政进入劳务品牌时代。尽快培育出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走组织化、集约化、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的品牌劳务之路,有助于劳动力转移产生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在各地的劳务品牌建设中,"扬州三把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主要经验为:政府引导、地域特点明显、特色培训、创新经营、注意宣传与保护等。
- 朱强
-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劳务品牌
- 农民工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昆山调查报告被引量:8
- 2009年
-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各级政府日益关注农民工培训工作,创新出了培训券等各种培训形式。但农民工培训工作存在着政府热市场冷、措施多实施少、培训多收益少的现象,尚未真正发挥出市场无形手与政府有形手的合力。
- 朱强陈妍霖
-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国际金融危机
- 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被引量:5
- 2005年
- 朱强
-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金融课程英文教材
- 农民工培训研究综述
- 2009年
- 农民工培训既需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也需要政府的辅助配置职能以弥补市场失灵,从而协调农民工、用工单位、培训机构等各经济利益主体的关系。本文从国外与国内两方面梳理归纳农民工培训的研究现状,以探索今后的研究方向。
- 陈妍霖朱强
-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政府
- 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被引量:16
- 2009年
-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9—2007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脉冲法和面板法实证分析了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科技投入是引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2)在1999-2007年期间,显示1999-2007年在大部分省份地区1999-2007年R&D投入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表明科技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同时由于地区间技术回流效应远远大于扩散效应,也导致了西部落后省份在这场技术大比拼中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3)R&D投入一方面通过技术研发,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表现地区经济总量差异对R&D投入效率的影响。正是这两种效用,从理论上说,R&D投入与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双向效应。
- 朱强
- 关键词:R&D经济增长贡献率
- 信息资源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文章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因素,认为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有较大的影响,科技水平的影响较小,居民收入没有影响。政府应该继续加大信息资源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投入,以增进居民信息福利,缩小数字鸿沟,进而缩小经济差距。
- 朱强俞立平
- 关键词:信息资源影响因素面板数据
- 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价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为了客观评价各种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以《国家现代化报告2007》为例,利用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我国各地区现代化排名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人识字率、城市化水平,而医疗服务、大学普及率等对排名没有影响,报告总体上是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用来评价国家现代化比评价地区现代化有更高的可信度。本方法也可以作为评价其它指标体系的一种研究范式。
- 朱强俞立平
- 关键词:指标体系
- 精益管理的七大任务被引量:8
- 2010年
- 精益管理以人才育成为基本工作,以生产制造为主要环节,以降低成本和设备保全增加利润,最终在安全和整洁的大环境下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形成企业最终的价值。将每条原则具体分析,便可得出精益管理的七大任务,对企业进一步开展精益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 朱强张洁
- 关键词:精益管理企业整洁
- 汇改后主要避险工具——企业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运用与缺陷被引量:1
- 2005年
- 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汇改后的主要避险工具,但存在预见性、实盘交易、灵活性、定价、成本等方面的缺陷,企业应合理运用.
- 朱强
- 关键词:浮动汇率远期结售汇
-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分析——以苏北连云港为例
- 2010年
- 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从推拉理论角度,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制度、个人特征等因素,测算了连云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力和拉力,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得出结论:经济收入是城市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首要拉动力;家乡经济落后与种地收入低是农村的最大推动力;缺乏医疗与养老保险是目前城市的最大推动力;家乡经济发展与回乡创业是最重要的农村拉动力。提出了增强城市拉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完善进城途径、因地制宜选择转移策略等对策性建议。
- 朱强范金封士帅
-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