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玲
- 作品数:76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一本从政治高度看粮食工作的新书--评《新中国粮食工作六十年》
- 2010年
- 杨束芳李美玲
-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新书政治中国人民
- 推动干部更好担当作为
- 2024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指出:“要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既勇于开拓创新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既敢拼敢闯又善于团结协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干部争做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 李美玲
- 关键词:干事创业团结协作精气神促发展
-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观研究
- 意识形态是政党形成的理论基础,也是政党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但是,意识形态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又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意识形态本身是否先进,二是政党对意识形态的态度是否科学,后者也就是政党的意识形态观。相同的意识形态...
- 李美玲
- 关键词:政党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观实事求是
- 党的意识形态现代化的原因论析
- 2006年
- 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政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之所以要对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转型,是因为,党的传统意识形态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因素,政党现代化的趋势要求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求党的意识形态能更好地对民众的利益进行整合,世界各大政党应对意识形态“中间化”趋势的实践也给我党以启示;要想长期执政就必须实现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 李美玲
-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结构
- 党的意识形态现代化的原因论析被引量:1
- 2006年
- 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政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之所以要对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转型,是因为,党的传统意识形态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因素,政党现代化的趋势要求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求党的意识形态能更好地对民众的利益进行整合,世界各大政党应对意识形态“中间化”趋势的实践也给我党以启示:要想长期执政就必须实现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 李美玲
-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结构
- 改革开放后党的意识形态观及其形成原因论析
- 2008年
- 改革开放后,党在意识形态的地位、作用、与实践的关系、与大众利益诉求的关系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正确认识,新的意识形态观逐渐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执政意识、市场经济、社会结构、国外政党的经验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用以不断完善党的意识形态观。
- 唐剑君李美玲
- 关键词:执政党意识形态观
- 写在湖湘大地的英雄史诗——纪念红军长征过湖南
- 2024年
-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期间,在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纪念馆时说:“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长征是人类史上的奇迹,许多外国友人也曾用“史诗”一词称颂长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赞誉长征是20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美国作家斯诺评价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英国学者李爱德称“长征是一首壮丽的史诗”。
- 李美玲
- 关键词:蒙哥马利英雄史诗红军长征外国友人纪念园纪念碑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被引量:7
- 2023年
- 青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工作思想和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现实发展需求的分析,对新时代的青年工作进行了系统论述。他明确指出,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攸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时代主题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根本任务是把青年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内容包括对青年的政治引导,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关怀和帮助等;青年工作的主体力量包括党委、政府、团委、关工委、学校、家庭、社会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
- 李美玲
- 关键词:青年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
-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监督思想的演进主线
- 2017年
-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新闻舆论监督思想在演进过程中不断发展、丰富和创新。通过多维度研究可以发现,有三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首先,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稳步拓展。从支持革命斗争到促进党组织自身建设,再到治国理政,进而拓展至巩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其次,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范畴稳步延展。从阶级斗争到党内腐败,再到社会治理,进而扩大到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第三,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稳步提升。从政治挂帅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构建中国特色的新闻舆论监督体系。无论其路径如何演进,但是始终坚守两大核心定律不变:党管新闻舆论监督的立场原则决不能动摇,新闻舆论监督坚持用事实说话的底线准则决不能改变。
- 李薇李美玲
- 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
-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建构政党认同的实践逻辑
- 2022年
- 政党认同体现了政党在国家、社会之中的影响力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能力,反映着政党获得民众支持与认可的程度。因此,建构以政党意识形态、政党成员形象与政党实际贡献为主要因素的政党认同对于每个政党而言都是必要的。回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建构政党认同具有必然的逻辑性,不断建构、维系与深化政党认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层面应把握方向,不断推动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把握要点,不断塑造良好的党员形象;把握根本,不断提高党的执政绩效。
- 付瑀李美玲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党认同政治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