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儿童
  • 3篇调节性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节性
  • 3篇虎杖
  • 3篇虎杖苷
  • 2篇凋亡
  • 2篇调节性T细胞
  • 2篇婴儿
  • 2篇预后
  • 2篇淋巴细胞白血...
  • 2篇滤泡辅助性T...
  • 2篇急性
  • 2篇发病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新生儿
  • 1篇血小板

机构

  • 13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作者

  • 13篇罗源
  • 10篇盛光耀
  • 7篇王春美
  • 3篇王颖超
  • 2篇邹湘
  • 2篇郝庆飞
  • 2篇程秀永
  • 2篇方营旗
  • 2篇刘玉峰
  • 1篇徐学聚
  • 1篇徐彦磊
  • 1篇白松婷
  • 1篇张勤
  • 1篇王璐
  • 1篇杜书章
  • 1篇姚强华
  • 1篇岳保红
  • 1篇陈永宁
  • 1篇孙晓娟
  • 1篇赵晓明

传媒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 系统评价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1年12月。收集关于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8项研究,其中病例对照研究28项,队列研究10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母妊娠糖尿病(OR=2.96,P<0.001)、孕期肝内胆汁淤积症(OR=2.53,P<0.001)、子痫前期(OR=1.73,P=0.020),以及新生儿窒息史(OR=2.13,P<0.001)、低胎龄(OR=1.23,P=0.010)、败血症(OR=5.32,P<0.001)、动脉导管未闭(OR=1.57,P=0.001)、先天性心脏病(OR=3.78,P<0.001)、机械通气(OR=2.23,P=0.020)、抗生素应用史(OR=1.07,P<0.001)、使用血管加压药(OR=2.34,P=0.040)、禁食(OR=1.08,P<0.001)是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而剖宫产出生(OR=0.73,P=0.004)、使用肺表面活性剂(OR=0.43,P=0.008)、母乳喂养(OR=0.24,P=0.020)是早产儿发生NEC的保护因素。结论 母妊娠糖尿病、孕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子痫前期、低胎龄、禁食、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心脏病、窒息史、机械通气史、抗生素应用史、血管加压药应用史可增加早产儿发生NEC的风险;而剖宫产出生、使用肺表面活性剂、母乳喂养可降低早产儿发生NEC的风险。[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 (8):908-916]
鲁春云刘克锋乔高星罗源程慧清杜书章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META分析早产儿
新生儿脑脓肿五例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总结新生儿脑脓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例新生儿脑脓肿的院内和随访资料。结果5例患儿中,早产儿4例,足月儿1例;女3例,男2例。发病日龄依次为出生后10、5、2、28、11 d,均以发热为首发表现,3例患儿血液或脑脊液培养阳性,头颅影像学确诊脑脓肿,病变部位以额叶最常见。1例患儿内科保守治疗,4例患儿行脓肿穿刺抽吸及引流术;5例患儿治疗后病变范围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小,临床症状好转。出院后行神经发育评估3例未发现智力和运动落后,现发育同同龄人,2例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新生儿脑脓肿的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对于治疗效果差或病情反复的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患儿应尽早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远期预后。
孙晓娟李高攀郝庆飞罗源程秀永
关键词:脑脓肿新生儿婴幼儿
虎杖苷对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虎杖苷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5、10、20、40、80、160、320μmol/L)虎杖苷处理K562细胞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另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分为3组,观察组加入80μmol/L的虎杖苷,阴性对照组加入DMSO,空白对照组不处理,培养24 h后,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Akt、p-m TOR、p70S6K、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虎杖苷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01)。80μmol/L虎杖苷作用24 h后,K562细胞凋亡率增加(P<0.001);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至S期的阻滞(P<0.001);p-Akt、p-m TOR、p70S6K、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虎杖苷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及调控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罗源王春美朱相展盛光耀
关键词:虎杖苷K562细胞凋亡
虎杖苷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THP-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王春美罗源盛光耀
虎杖苷对THP-1细胞种植瘤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王春美盛光耀罗源王璐白松婷徐学聚邹湘方营旗刘玉峰
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滤泡调节性T细胞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王春美盛光耀罗源王颖超方营旗刘玉峰
婴儿恶性石骨症1例
2015年
白骨症即大理石骨病,是一种遗传性骨发育障碍性疾病,分常染色显性、隐性及X连锁3种遗传类型。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石骨症多自婴儿期起病,若无有效治疗,75%的患儿6岁前因反复感染而死亡,故又称婴儿恶性石骨症(IMO)。其发病率约为1/25万,极其少见,现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恶性石骨症报告如下。
姚强华盛光耀邹湘罗源
关键词:婴儿期恶性常染色体隐性
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外周血调节性B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在儿童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新诊断ITP患儿35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分别留取静脉血3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诊断ITP患儿及对照组儿童外周血B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Breg细胞比值与IL-10、TGF-β1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新诊断ITP患儿外周血Breg细胞比值[(2.37±0.67)%]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9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7.47,P=0.000),IL-10mRNA的表达水平(0.202±0.059)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415±0.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5.175,P=0.000),TGF.131mRNA的表达水平(1.587±0.82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619±0.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1,P=0.001)。Breg细胞比值与IL-10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828,P〈0.05),与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s=0.527,P=0.117)。结论新诊断ITP患儿外周血Breg细胞降低,Breg细胞异常表达可能在儿童ITP的免疫学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王春美罗源王颖超盛光耀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
新生儿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现况及全因死亡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MDR-GNB)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抗生素方案、治疗结局及全因死亡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2例MDR-GNB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病原菌是否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分为耐碳青霉烯组和非耐碳青霉烯组。根据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共纳入112例培养阳性病例。中位胎龄和中位出生体重分别为30周和1400 g,培养阳性时中位日龄18 d。2.阳性标本131份,其中下呼吸道分泌物或灌洗液标本67例(51.15%)、血液标本49例(37.40%)。3.最常见病原体是肺炎克雷伯杆菌79例(70.54%),其次是大肠杆菌15例(13.39%)。药敏显示对第三代头孢、第四代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单酰胺环类的耐药率达76.64%(82/107)~96.26%(103/107),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67.86%(76/112)。4.耐碳青霉烯组比不耐碳青霉烯组死亡率高(χ^(2)=5.521,P=0.019),在单药应用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0,P=0.041),两药、3药应用时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97、0.364,P=0.657、0.546)。全因死亡因素中,死亡与合并休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心力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耐碳青霉烯、中性粒细胞比值、尿素、胆碱酯酶、新生儿危重病评分(NCIS)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新生儿期有手术指征的疾病及低NCIS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MDR-GNB感染的患儿死亡率高,尤其是病原菌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时。临床上需要采取措施减少MDR-GNB感染,同时仍需更多研究探寻有效首选抗感染方案。
徐彦磊李高攀罗源郝庆飞张勤张凌陈永宁程秀永
关键词:婴儿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复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复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2010年10月-2015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血液中心共收治ALL患儿487例,回顾性分析其中58例复发AL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58例复发患儿中,极早期复发42例(72.4%),早期复发12例(20.7%),晚期复发4例(6.9%);单纯骨髓复发36例(62.1%),单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复发12例(20.7%),联合复发共10例(17.2%)。(2)临床表现:骨髓复发患儿主要有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单纯CNSL复发患儿主要有严重的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及失明等非典型症状;睾丸复发,出现睾丸白血病(TL),主要表现为睾丸肿胀;部分患儿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复发患儿乳酸脱氢酶(LDH)较完全缓解期显著升高(P<0.05)。(3)随访至2015年10月31日,复发ALL患儿总体中位存活时间为24个月,极早期复发、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ALL患儿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32个月及41个月(P=0.006);单纯骨髓复发、单纯髓外复发及联合复发ALL患儿3年生存率分别为14.1%、78.6%及40.0%(P=0.018)。结论儿童ALL复发以极早期复发及早期复发为主,复发的主要部位为骨髓,复发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纯骨髓复发预后最差,单纯髓外复发预后较好;LDH在儿童ALL的疗效观察及疾病监测中有一定作用。
罗源王春美盛光耀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复发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