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鑫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食管
  • 3篇外科
  • 3篇细胞
  • 2篇信号
  • 2篇胸外
  • 2篇胸外科
  • 2篇植入
  • 2篇食管下括约肌
  • 2篇术中植入
  • 2篇括约肌
  • 2篇缓释剂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胸外科患者
  • 1篇引流
  • 1篇引流量
  • 1篇预后

机构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张鑫
  • 5篇高庆敏
  • 3篇李保庆
  • 3篇张少为
  • 3篇张素欣
  • 3篇赵瑞兴
  • 3篇张石英
  • 2篇王岩
  • 2篇王其彰
  • 2篇刘俊峰
  • 2篇李天客
  • 1篇段玉芹
  • 1篇赵建广
  • 1篇陈中
  • 1篇张雨温
  • 1篇郭兰涛
  • 1篇李岳
  • 1篇郑晶
  • 1篇包阳
  • 1篇裴超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Dickkopf-3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索Dickkopf-3(DKK-3)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口腔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PT-PCR及MSP-PCR法检测DKK-3在51例口腔鳞癌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SPSS13.0统计分析DKK-3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DKK-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12.580,P<0.05)。DKK-3启动子区在口腔鳞癌中的甲基化率高于对照组(χ2=19.273,P<0.05)。发生甲基化的口腔鳞癌DKK-3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2.817,P<0.05)。结论:DKK-3表达下调及其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状态是口腔鳞癌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DKK-3转录沉默的主要原因。
张素欣张鑫陈中李天客包阳郑晶张雨温
关键词:WNT信号通路甲基化
Gi3蛋白在人食管下括约肌及其周围消化道肌群中的表达和功能
2013年
为了探讨导致贲门失驰症、食管反流病等食管良性病的分子机制,我们检测Gi3蛋白表达以及对细胞收缩的影响,观察人食管下括约肌及其周围消化道肌群中Gi3的表达和功能。
王岩刘俊峰张鑫高庆敏
关键词:食管下括约肌蛋白表达消化道肌群贲门失驰症食管反流病
乙酰胆碱、蛙皮素和P物质对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调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和钙调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在乙酰胆碱、蛙皮素和P物质对人食管下括约肌钩状纤维和套索纤维张力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KC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H7和钙调蛋白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CGS9343B,以食管和胃底环形肌作对照,测定抑制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肌细胞收缩的情况。结果乙酰胆碱与蛙皮素和P物质引起的收缩,应用H7(5±1)%、(5±2)%、(6±2)%和无钙培养(4±1)%、(6±1)%、(3±1)%的方法,可以有效阻断钩状纤维的收缩(22±1)%、(23±1)%、(24±1)%;以CGS9343B(3±1)%、(4±2)%、(6±1)%和4mmol/L锶离子处理(5±2)%、(3±1)%、(6±2)%可以有效阻断套索纤维(23±2)%、(24±2)%、(26±1)%的收缩。结论人食管下括约肌的套索纤维细胞依赖钙调蛋白信号通路和内源性钙离子释放产生最大收缩效应。钩状纤维细胞依赖PKC信号通路和外源性钙离子流入产生最大收缩效应。
王岩刘俊峰张鑫高庆敏
关键词:套索纤维钩状纤维
胸外科患者手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初步观察(附80例报告)
目的初步观察对胸外科患者手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安全性观察。方法我科于2008年1月8日开始至2008年6月10日共应用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手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即中人氟胺)和对照组(即常规手术)各40...
李保庆张少为王其彰张鑫赵瑞兴高庆敏张石英
关键词:术中植入胸外科患者氟尿嘧啶缓释剂
文献传递
颌面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2016年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外周神经施万细胞或显示外周神经鞘分化特征的软组织高度恶性肿瘤。发生于颌面部内的MPNST病例少有报道,在诊断和治疗上仍然存在困难,该病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远处转移倾向,预后不理想。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局部复发率高,术后辅助放疗亦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化疗的效果尚不确切。
张素欣裴超李天客张鑫段玉芹
关键词:恶性外周神经鞘瘤颌面部
原发性食管腺癌(附37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腺癌的外科治疗及其临床生物学特征和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文对我院于2003.1~2008.6年外科治疗的37例原发性食管腺癌的发病情况、组织来源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UICC...
张鑫高庆敏张石英赵瑞兴李保庆张少为
关键词:食管腺癌外科治疗预后
文献传递
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例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15年
报道1例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病例,并复习该病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发病率低,且病因至今未明。临床上常表现为头颈部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及Ig E增高。病理学上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并形成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极性存在,血管周围及滤泡间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放疗、药物治疗及手术切除均可达良好疗效,但易复发。
张素欣张鑫李岳郭兰涛赵建广
关键词: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
胸外科肿瘤患者手术中植入5-Fu缓释剂初步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初步观察对胸外科肿瘤患者手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安全性。方法我科于2008年1月8日开始至2008年6月10日共治疗胸外科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手术中植入5-Fu缓释剂)和对照组(即常规手术)各40例。两组用药前后对照常规检查,心、肺、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观察手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前后对照常规检查,治疗组手术后引流量较多,并发症未见增多,伤口愈合良好,未见延迟和不愈合。近期生活质量未见降低。结论手术中植入5-Fu缓释剂(即中人氟安)简便、易行、副作用少。
李保庆张少为王其彰张鑫赵瑞兴高庆敏张石英
关键词:5-FU缓释剂术中植入肿瘤患者胸外科术后引流量近期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