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鹤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化学成分
  • 2篇活性
  • 1篇地锦
  • 1篇地锦草
  • 1篇多酚
  • 1篇癣菌
  • 1篇杨梅
  • 1篇杨梅树
  • 1篇杨梅树皮
  • 1篇树皮
  • 1篇提取物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抗氧化
  • 1篇体外抗氧化活...
  • 1篇皮肤
  • 1篇皮肤癣
  • 1篇皮肤癣菌
  • 1篇总多酚
  • 1篇总黄酮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3篇潘瑞乐
  • 3篇李鹤
  • 1篇刘亚旻
  • 1篇刘新民
  • 1篇张泽生
  • 1篇夏方博
  • 1篇田欢
  • 1篇李孟秋

传媒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秋葵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对黄秋葵不同器官水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并分别测定其多酚与黄酮含量,为黄秋葵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流提取获得黄秋葵果、叶、花和种子的水提物,通过FRAP法、自由基的清除(DPPH·)和还原能力的测定对黄秋葵各器官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采用NaNO_2-Al(NO_3)_3-NaOH显色体系和Folin-Cioealteau显色法分别测定黄秋葵果、叶、花和种子中的总黄酮含量和总酚含量。结果:黄秋葵不同器官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有差异,其中黄秋葵嫩果种子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相对最强,其FRAP值为1.202mmol/g,对DPPH·自由基的EC50值为43.46μg/m L,且种子的总黄酮含量和总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1.89mg/g和87.78mg/g。结论:黄秋葵果、叶、花和种子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尤其是种子,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李孟秋翟俊乐田欢张泽生刘新民李鹤潘瑞乐
关键词:抗氧化DPPHFRAP总黄酮总多酚
杨梅树皮中一个新的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
2015年
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从杨梅树皮甲醇提取物中得到14个化合物,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UV、IR、NMR、MS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得到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4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7个,它们分别是:3,5-二甲氧基-4-羟基杨梅醇(1)、杨梅醇(2)、杨梅酮(3)、myricanol 11-sulfate(4)、杨梅苷(5)、槲皮素(6)、槲皮苷(7)、柽柳醇(8)、熊果醇(9)、熊果酸(10)、蒲公英赛醇(11)、杨梅萜二醇(12)、β-谷甾醇(13)和β-胡萝卜苷(14)。其中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沈胜楠夏方博李鹤刘亚旻潘瑞乐
关键词:杨梅化学成分
地锦草抗皮肤癣菌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地锦草抗皮肤癣菌活性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MCI GEL CHP 20P、制备液相等技术对地锦草活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用NMR、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锦草抗皮肤癣菌活性部位中分到11个化合物,其中8个黄酮醇类化合物,3个酚酸类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4),槲皮素-3-O-(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D-吡喃阿拉伯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苷(7),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8),没食子酸乙酯(9),反式阿魏酸(10),原儿茶酸乙酯(11)。结论:地锦草抗皮肤癣菌活性部位主要含黄酮醇及酚酸类化合物。化合物5、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李鹤赵宁古力娜.达吾提李治建斯拉甫.艾白潘瑞乐
关键词:地锦草活性部位皮肤癣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