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建飞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韧带横截面积测量仪器的设计与应用
- 2016年
- 背景:目前足部有限元模型的材料特性和参数大多参考国外文献,尚未见国内开展材料参数的测试研究工作的报道。国内常用的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韧带、肌腱的宽度和厚度计算截面积。目的:设计一种测量韧带横截面积的新仪器,提高测量精度。方法:通过设计一种新型韧带横截面积测量仪器,分别应用该新型仪器与传统游标卡尺对5具新鲜尸体踝关节韧带横截面积进行测量,然后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游标卡尺测量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胫舟韧带、胫跟韧带的横截面积平均值分别为(20.61±7.52)、(22.38±11.49)、(33.09±9.91)、(28.20±10.88)mm2,新型韧带横截面积测量仪器为(17.59±4.03)、(20.77±7.91)、(28.08±8.14)、(30.39±7.98)mm2,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果相当。2结果说明,该新型韧带横截面积测量仪操作简便,测量结果较准确可靠,填补了韧带横截面积测量实验无专用仪器的空白,其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 祝建飞成永忠侯汪洋程灏程玲温建民陈诚蔡静怡
- 关键词:踝关节韧带横截面积测量仪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与手法复位配合传统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寻提高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外固定新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
- 程灏成永忠侯汪洋谭剑祝建飞陈诚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外固定小夹板
- 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逆移位手法复位有限元分析
- 目的 应用有限元方法探讨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逆移位手法复位的可行性。方法 基于CT影像及参照各组织解剖特点、材料参数,通过多种建模软件构建一国人年轻男性筋骨完整的正常踝关节模型,然后根据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的相关特点在恰...
- 成永忠程灏祝建飞刘广伟
- 关键词: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有限元分析
- 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护理观察
-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60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的疼痛评分情况疼痛持续时间、睡眠影响评分等指标评定疗效.结果: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病例有效减...
- 吴丽艳成永忠程灏胡雅玲陈诚祝建飞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橄榄针配合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20例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在中医正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过程中闭合复位、术后骨折再次移位后应用橄榄针的疗效。方法:对20例三踝骨折患者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进行治疗,12例应用橄榄针进行闭合复位及固定,8例未应用橄榄针术后出现骨折再次移位,应用橄榄针进行再次进行闭合复位及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骨折均为一期愈合,按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3例,差1例。结论:手法复位配合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外固定加橄榄针治疗三踝骨折、纠正骨折再次移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赵俊廷祝建飞成永忠蔡静怡陈诚邱鹏程灏温建民
- 关键词:三踝骨折正骨法
- 橄榄针在中医正骨配合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应用初探
- 目的:探讨在中医正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的过程中闭合复位、术后骨折再次移位后应用橄榄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三踝骨折患者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进行治疗,12例应用橄榄针进行闭合复位及固定...
- 赵俊廷祝建飞成永忠蔡静怡陈诚邱鹏程灏温建民
- 关键词:三踝骨折外固定术
- 改良Ilizarov夕固定架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X线片分析
- 目的:对比分析内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术后踝关节内侧间隙宽度.
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35例,其中改良Ilizarov外固定架组18例,内固定组17...
- 祝建飞成永忠赵俊延蔡静怡陈诚邱鹏程灏温建民
- 关键词:三踝骨折旋后外旋型外固定术X线片
- 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与手法复位配合传统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寻提高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外固定新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手法复位后,实验组采用新型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6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运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关节功能康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成永忠侯汪洋程灏谭剑祝建飞陈诚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外固定小夹板
- 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闭合复位方法实验研究
- 目的:建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尸体模型,探讨正踝四法和传统逆损伤机制复位对三踝骨折尸体模型复位的效果,为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6对(12个)尸体标本按照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临床X线片特点进行造模,模...
- 祝建飞成永忠蔡静怡陈诚邱鹏程灏温建民
- 关键词: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
- 闭合间断骨钻孔后徒手暴力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尸体造模被引量:4
- 2018年
- 背景:闭合间断骨钻孔截骨方法在临床运用较多,目前却缺少该造模方法的基础实验研究。目的:建立一种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模型造模新方法,为闭合截骨造模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方法:对16例典型的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X射线片骨折线测量来确定钻孔位置,借助微创截骨导向器沿着骨折线在体表投影进行闭合间断骨钻孔后根据其损伤机制徒手暴力造模,同时测量造模过程中的力学参数,通过X射线摄片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1)16个踝关节尸体标本骨折线符合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外踝骨折成功率100%,内踝骨折成功率100%,后踝骨折成功率43.75%,下胫腓分离成功率62.50%;(2)骨折脱位8例,脱位率50%,其中外后脱位2例,外后脱位率12.5%,外脱位6例,外脱位率37.5%;(3)结果表明,该造模方法成功率高,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能很好的保留肌肉、肌腱、皮肤等软组织的完整,为三踝骨折手法复位及生物力学研究提供软组织完整的骨折模型,也能为制作闭合骨折模型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供他人借鉴参考。
- 邱鹏成永忠刘广伟贺达祝建飞程灏温建民吴丽艳
- 关键词:暴力造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