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皮肤软组织扩张过程中,扩张皮瓣的成活很大程度取决于新生毛细血管的数量,文中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扩张皮肤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数量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取兔的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ADSCs,行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对其予以鉴定;在兔背部埋置一30 m L扩张器;在实验组扩张皮下注射lm L ADSCs悬液;对照组仅注射lm L等渗盐水作对照;4周后完成扩张;取扩张皮肤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毛细血管断面数量;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情况,并对其微血管密度进行统计分析。用Elisa检测皮肤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中毛细血管断面明显多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CD31表达量增多,微血管密度实验组[(10.70±1.89)个/视野)]较对照组[(5.20±1.48)个/视野]明显增加(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EGF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增高[(215.46±24.19)pg/m L vs(300.27±23.40)pg/m L,P<0.05]。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扩张皮肤中新生血管生成,从而增加了对扩张皮肤的血液供应作用。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联合几丁糖对兔扩张皮肤组织即时回缩率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脂肪,利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ADSCs并传代。取第3代细胞鉴别其表面特异性标记物;行成软骨及成表皮诱导,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取40只2~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ADSCs组(B组)、几丁糖组(C组)、ADSCs+几丁糖组(D组)。各组均建立背部皮肤扩张模型;扩张器埋置前,C、D组于扩张器表面涂抹5 m L 2%医用几丁糖,B、D组在埋置部位皮下多点注射1 m L浓度为5×10~6个/m L的第3代ADSCs细胞悬液。埋置后常规注射扩张,4周后达预期容量。原位维持1周后,取材测量扩张皮肤组织即时回缩率,HE染色测量皮肤全层和表皮以及纤维包膜厚度,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包膜中胶原纤维情况,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皮肤组织中微血管形成情况,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细胞鉴定示分离培养细胞为ADSCs,且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D组扩张皮肤组织即时回缩率显著小于其他组,B、C组小于A组,B组小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染色示A、B组成熟期成纤维细胞较多,胶原纤维粗大且排列规则;而C、D组幼稚期成纤维细胞较多,胶原纤维纤细且稀疏。B、D组皮肤全层及表皮厚度、MVD均显著高于A、C组,C、D组纤维包膜厚度显著低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移植可促进兔扩张皮肤组织再生以及血管新生,但对于纤维包膜无显著影响,而几丁糖可抑制纤维包膜的生成,两者联合应用对于抑制扩张皮肤组织的即时回缩具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