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革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脂肪水平
  • 2篇饲料脂肪
  • 2篇饲料脂肪水平
  • 1篇血清生化
  • 1篇血清生化指标
  • 1篇养成试验
  • 1篇养殖
  • 1篇养殖试验
  • 1篇幼鱼
  • 1篇越冬
  • 1篇脂肪含量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生化指标
  • 1篇自然越冬
  • 1篇罗非鱼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反应
  • 1篇抗氧化
  • 1篇吉富罗非鱼
  • 1篇池塘

机构

  • 3篇湖南省水产科...

作者

  • 3篇王金龙
  • 3篇李绍明
  • 3篇李传武
  • 3篇何志刚
  • 3篇刘文革
  • 2篇伍远安
  • 1篇程小飞
  • 1篇曾国清

传媒

  • 1篇饲料研究
  • 1篇科学养鱼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饲料脂肪水平对芙蓉鲤鲫幼鱼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反应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芙蓉鲤鲫(Furong crucian carp)幼鱼[初始体重,(2.04±0.01)g]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五种脂肪水平分别为2.50%、4.39%、6.61%、8.42%和10.81%的等氮实验饲料。实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饲料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放养30尾芙蓉鲤鲫,养殖周期为60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芙蓉鲤鲫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而饲料系数呈现相反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升高显著提高了芙蓉鲤鲫血清中总胆固醇(CHO)和球蛋白(GLB)含量,而显著降低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饲料脂肪水平未对鱼体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含量造成显著影响(P>0.05)。芙蓉鲤鲫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血清和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脂肪水平增加先升高后下降(P<0.05)。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0.81%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胰脏CAT和丙二醛(MDA)活力在各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添加有助于改善芙蓉鲤鲫健康状况,但过高的脂肪水平加重了芙蓉鲤鲫的代谢压力和氧化速率。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作二次回归分析显示,芙蓉鲤鲫获得最大增长所需饲料脂肪最佳水平为6.94%。
何志刚王金龙伍远安李传武李绍明刘文革
关键词:饲料脂肪水平生化指标免疫抗氧化
饲料脂肪水平对芙蓉鲤鲫形体指标、组织脂肪含量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研究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芙蓉鲤鲫的形体指标、组织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2.50%、4.39%、6.61%、8.42%和10.81%的5种饲料,饲养初始均质量为2.04 g的芙蓉鲤鲫60 d。试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饲料3个重复,每重复随机放养30尾芙蓉鲤鲫。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最低组试验鱼肥满度最低,差异显著(P<0.05);芙蓉鲤鲫脏体比和肝体比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芙蓉鲤鲫全鱼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料脂肪水平越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 PUFA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越高,∑n-3/∑n-6系数越高。鱼体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显著相关。
何志刚刘文革伍远安王金龙李传武李绍明
关键词:饲料脂肪水平脂肪酸组成
湖南地区罗非鱼当年苗种池塘养成试验
2015年
罗非鱼养殖在湖南的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成为其在湖南地区推广养殖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探索罗非鱼在湖南地区苗种引进时间、日投饲率、日投饲频率及不同养殖模式等,实现当年鱼苗当年养成上市,规避不能自然越冬的瓶颈,已经成为湖南地区养殖及推广罗非鱼的重要课题。本课题组于2014年5月9日从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引进10000尾吉富罗非鱼,进行池塘养殖试验,经过178天的养殖,先后捕捞6018尾、2554千克,全程饵料系数1.63。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程小飞王金龙刘文革李绍明曾国清何志刚李传武
关键词:吉富罗非鱼池塘养成自然越冬池塘养殖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