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婕

作品数:56 被引量:210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农业科学
  • 12篇文化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色谱
  • 10篇相色谱
  • 9篇农药
  • 9篇农药残留
  • 9篇气相
  • 9篇气相色谱
  • 8篇色谱法
  • 8篇气相色谱法
  • 7篇重金
  • 7篇重金属
  • 7篇污染
  • 7篇戊唑醇
  • 7篇GC
  • 6篇香蕉
  • 5篇院校
  • 5篇农药残留分析
  • 4篇有机磷
  • 4篇有机磷农药
  • 4篇金属污染
  • 4篇教学

机构

  • 55篇安徽农业大学
  • 7篇国际竹藤网络...
  • 5篇杭州市农业科...
  • 2篇合肥学院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合肥市城市管...
  • 2篇合肥市环境监...
  • 2篇安徽省合肥市...
  • 2篇中节能(合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安徽省环境监...
  • 1篇安徽省环境科...
  • 1篇合肥水泥研究...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合肥合大环境...
  • 1篇安徽国祯环卫...
  • 1篇国际竹藤中心

作者

  • 55篇汤婕
  • 15篇樊霆
  • 12篇花日茂
  • 9篇李学德
  • 8篇陈海燕
  • 7篇岳永德
  • 6篇汤锋
  • 6篇唐俊
  • 6篇叶文玲
  • 6篇王振
  • 5篇吴祥为
  • 4篇范世锁
  • 4篇张蓉
  • 4篇刘小红
  • 3篇潘丹丹
  • 3篇程燕
  • 3篇卞红正
  • 3篇牛天新
  • 3篇张国漪
  • 3篇张震

传媒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安徽农业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土壤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山西建筑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黄山学院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滨州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旌德县野生兰花资源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介绍了旌德县境内野生兰花分布、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状况,并对野生兰花资源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保护野生兰花资源的合理建议。
胡肃银汤婕
关键词:野生兰花
纳米硒联合黑曲霉强化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纳米硒联合黑曲霉强化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将纳米硒和黑曲霉菌剂施加在Cd污染土壤中,以促进Cd胁迫下植物的生长,缓解Cd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提高植物富集吸收Cd的能力。本发明首次发现SeNPs联合黑曲...
张旋旋盛花泽宇岳雨晨陆昕彤樊霆张震汤婕陈诺朱婷婷王彬豪马冬杰
吸咐磷后的镧改性秸秆替代化学磷肥施用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2024年
定向改性材料能提升吸附磷的能力,高效去除水体中磷污染,然而吸附材料的后端利用却鲜有研究和报道。本研究以镧元素改性秸秆用于吸附畜禽养殖尾水中的磷,并将吸附磷后的材料作为磷肥进行小麦盆栽试验,动态取样测定不同形态的磷含量,分析其对土壤中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镧改性秸秆对养殖尾水中磷吸附效率达到98.59%,最佳投加量为1.4 g/L。小麦生长初期,附磷镧改性秸秆继续吸附土壤的活性态磷,促进土壤中活性磷转化为钙吸附态磷,防止土壤磷的流失。随着小麦生长,钙吸附态磷含量逐渐下降,转变为活性态磷持续供应养分,说明附磷镧改性秸秆具备缓释磷肥的属性。本研究为附磷后材料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有助于缓解农业面源污染。
陈新宇杨智杨梖俞映倞俞映倞汤婕任卓薛利红薛利红
关键词:磷形态面源污染
土壤/沉积物中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土壤/沉积物–水中分配、吸附–解吸作用是影响其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等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土壤/沉积物中PFOA、PFOS吸附–解吸行为影响因素,吸附–解吸机理,常用的土壤/沉积物中PFOA、PFOS吸附/解吸等温线方程、常数及参数等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吸附–解吸过程Freundlich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74~0.99,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1~0.99。PFOS在土壤/沉积物中吸附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3.0,变异系数为23.3%;解吸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1.8,变异系数为15.4%。PFOA在土壤/沉积物中吸附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2.1,变异系数为45.6%;解吸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5.4,变异系数为52.3%。实验室基础上计算所得吸附常数logKoc比野外条件下实测数据计算值(PFOA为3.7,PFOS为4.2)小,野外条件下土壤/沉积物中PFOA和PFOS吸附–解吸过程和土壤–植物共生系统对其污染控制效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汤婕张银龙
关键词:沉积物解吸
氮磷营养盐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及竞争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随着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日趋严重,由此产生的藻类水华问题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对水域环境和生态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成为当务之急。研究选取优势蓝藻-铜绿微囊藻(Mcirocystis aeruginosa)和优势绿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氮磷比对藻类竞争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水华研究及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室内模拟方法,以BG-11培养基为基础设置了5组氮磷比(N/P=1∶0,N/P=2.5∶1,N/P=5∶1 N/P=25∶1,N/P=50:1)的培养液,分别研究了不同氮磷比质量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及竞争的影响。【结果】(1)纯养模式下,铜绿微囊藻在低氮磷比(N/P=5:1)时生长适宜;斜生栅藻在高氮磷比(N/P=25∶1)下生长适宜;在氮质量浓度相同,不同氮磷比对两种藻类的最大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并随着磷浓度的升高,纯养和混养下两种藻类的最大生物量具有显著性差异。(2)通过比较纯养和混养发现,纯养模式下两种藻类的增长率都明显高于混养的增长率,说明两种藻类主要以资源利用性竞争为主,且铜绿微囊藻对于斜生栅藻的竞争抑制始终大于斜生栅藻对铜绿微囊藻的竞争抑制。(3)通过计算logistic生长方程可知,高氮磷比(N/P=50∶1)组在培养第20天,纯养模式下斜生栅藻的细胞密度值最大。(4)通过计算铜绿微囊藻对斜生栅藻的相对生长速率K_(R)值可知,除N/P=1∶0组之外,自培养第8天始其他4组的K_(R)值在1~2,说明铜绿微囊藻具有竞争优势。【结论】营养盐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加会促进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但在高浓度范围内,两者生长反而受营养盐浓度增加的限制。氮磷元素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和竞争均有显著影响,两种藻类在纯养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显著大于混养培养,铜绿�
谢静程燕查燕汤婕束浩然
关键词:氮磷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
一种黄曲霉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曲霉菌株及其应用,具体是在处理含重金属废水中的用途,并提供了培养上述黄曲霉菌株的菌丝球的方法以及使用该黄曲霉菌株处理含有Cu(II)和/或Zn(II)的水的方法,从而为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提供一种很好的...
樊霆李定心唐子阳张如李莹莹王振陈海燕叶文玲汤婕鲁洪娟张国漪李学德花日茂
戊唑醇在香蕉中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本文确立了香蕉中戊唑醇残留检测方法,用丙酮为萃取溶剂,香蕉中加水5mL,NaCl颗粒,机械振荡法提取2次,后经10%氯化钠溶液,石油醚液液分配两次。过无水硫酸钠脱水,在45℃下浓缩至近干,用石油醚定容至一定体积进样分析。...
汤婕岳永德汤锋
关键词:香蕉气相色谱法农药残留戊唑醇
文献传递
农业院校毕业生择业状况调查与思考被引量:3
2001年
本文在调查安徽农业大学 2000届毕业生择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地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探讨性的意见。
张志伟汤婕潘地军
关键词:农业院校毕业生择业状况功利性思想教育就业市场
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被引量:8
2017年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分析高等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方向、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创业实习实训教育平台的搭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计划实施、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全面地探索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吴祥为汤婕张晓伟郜红建花日茂
关键词:创新创业环境专业
农业与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交换培养探索被引量:1
2012年
阐述了"国内交换培养"模式发展概况,指出"国内交换培养"模式是校际之间优势互补的一个良好的途径,在分析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院校与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交换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尚需解决的问题,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模式创新与改革提供了参考。
徐微汤婕刘小红
关键词:环境工程农业院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