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英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钱实甫《清代布政使年表》订误举要
- 2010年
- 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包含《清史稿》所缺的《布政使年表》,其筚路蓝缕之功甚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此表撰述较早,受当时资料与条件的限制,舛漏在所难免。今因纂修《清史·布政使表》,发现"钱表"不仅有布政使人名之讹、任职与离职时间之误,而且多有综合性史事的较大错漏。利用现在可见的多种史料,对"钱表"舛漏之处进行订误,将有益于当前的清史研究。
- 乔治忠刘文英
- 关键词:钱实甫布政使订误
- 孔子仁学思想探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孔子仁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代传承,深深扎根在人们的思想当中,这些思想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了解孔子仁学思想内涵、特点及应用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把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王雪刘文英
- 关键词:孔子仁学思想传承
- 中国古代“起居注”记史体制的形成被引量:15
- 2010年
- 起居注是中国古代官方制度化的、按照日期顺序记述当朝皇帝言行和朝廷政务的史籍,这种记史体制的形成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进程。先秦的记史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汉代的"著记"为其前身,而东汉的"起居注"提供了史籍的名称,至两晋形成初步的官方记史制度。从北魏孝文帝定立起居注制度始,北朝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此做出重要贡献,隋唐主要承袭了北朝制度,至唐代确立了理想化的起居注记史体制。其特点是直接的即时记载,奉从据事直书原则,更具备不许皇帝查看的独特性,这对皇权专制有一定的牵制作用。后来各朝代未能完全贯彻这种体制,但也无法否定唐代所确立起居注制度的合理与正义。
- 乔治忠刘文英
- 关键词:起居注
- 《逸周书·史记解》浅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逸周书》是中国古代很重要也很特殊的史籍,由多篇历史文献组成,内容多样,流传过程十分复杂,虽然都是先秦时期的文献,但其中各篇形成的时代不一,前后差距甚大,需要分篇个别地专题研究。从中国史学史角度考察,《史记解》(《逸周书》传本各篇皆缀有"解"字,一说"解"字即篇、章之意;一说"解"为解释,即经过上古编辑《逸周书》者的解释而形成的文本)一文尤其值得注意,但历来研究者较少重视,多种中国史学史专著未将之纳入视野。
- 刘文英
-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逸周书》历史文献
- 古邺远古文明初探
- 古代邺城,是中国八大古都安阳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邺的历史辉煌,源于其悠久的远古文明。但是,迄今学术界对于古邺的远古文明少有涉猎。本文拟通过考古发现与相关科研成果,对古邺远古文明的历史进程与基本情况作一初步探讨。
- 刘文英
- 关键词:远古文明
- 文献传递
- 崔述治学的文化环境被引量:1
- 2010年
- 刘文英
- 关键词:文化环境历史考据学术研讨乾嘉时期史学理论章学诚
- 尊师崇学的历史考据学家崔述及其门人陈履和
- 2015年
- 清代历史考据学家崔述之学,以疑古为宗旨,因而与乾嘉时期考据学的信古之风格格不入,颇受冷落。但他拥有一个适宜治学的小的文化环境,启蒙时期得到恩师的提携、资助,成年后,妻子、妹妹、弟弟皆能文向学,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崔述虽然疑古,但尊师情感真挚,他的弟子陈履和,更是无限地尊师崇学,以一生精力和资费刊印崔述的著述《考信录》,弘扬其学,使之传播于后世。这个事迹,感人肺腑。尊师崇学的精神,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值得倡导,以提高品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水平。
- 刘文英
- 关键词:疑古文化环境
- 魏秀梅《清季职官表·布政使表》补正
- 2010年
- 乔治忠刘文英
- 关键词:《清代职官年表》布政使清季《清史稿》钱实甫
- 中国古代编年史对日本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日本的古代史学是因中国传统史学的传入而产生的,中国编年史对日本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在唐代,已有多种体裁的史籍传入日本,而日本选择了编年史作为其"国史"的编纂方式,公元720年修成的《日本书纪》在日本史学发展和政治文化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天皇朝廷、幕府、私家等不同的主体,都撰修了编年体史书。江户时代修成的《本朝通鉴》,是一部仿照《资治通鉴》的日本通史。《春秋》、《资治通鉴纲目》对日本的影响不止于史学领域,其中的"尊王"观念,成为推翻幕府、拥护明治天皇集权的舆论工具。考察中国编年史对日本的影响,对推进中国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乔治忠刘文英
- 关键词:编年史官修传统史学求真
- 吴任臣生年及事迹考被引量:3
- 2009年
- 刘文英
- 关键词:生年事迹清朝初年博学鸿儒祖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