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韵婕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蒙古高原中北部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质量或肥力的重要表征要素,其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蒙古高原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常年遭受风蚀等灾害影响,再加上人为活动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生态状况堪忧。本研究即是以蒙古高原中北部为研究区,对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做空间化扩展研究,通过选取与有机质相关的环境要素,包括高程、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插值模型,获取了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北部山地区域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最高约为43.35%,而在南部戈壁和荒漠区有机质含量相当低,接近于0,气候和地形是影响其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 吴春生刘高焕刘庆生黄翀张韵婕管续栋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地理加权回归空间插值
- 蒙古高原植被生物量与土壤属性关系定量研究
- 2017年
- 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与土壤密切相关,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以蒙古高原为研究对象,设置样地并进行采样调查,测定植被生物量及土壤因子数据,定量分析蒙古高原的土壤、植被状况,并基于对应分析方法探究植被生物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寻找影响植被生物量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显示:(1)从整体上讲,蒙古高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丰富,但呈两极分化状态,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丰富程度显著,而土壤的全氮含量明显偏低,研究区土壤多为中性、碱性土,碱性土略多于中性土。研究区内的土壤质地多为壤土;(2)蒙古高原的植被生物量分布均匀,且草地植被生物量普遍高于裸地植被生物量;(3)蒙古高原的植被生物量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的影响,与这两个因子均为正相关关系。
- 张韵婕刘庆生刘高焕黄翀吴春生
- 关键词:植被生物量土壤因子
- 基于遥感和气象数据的蒙古高原1982~2013年植被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19
- 2016年
- 蒙古高原生态系统及其变化对中国北方乃至整个东北亚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了解蒙古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的动态如何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响应气候变化十分必要。利用NDVI数据构建长时间序列,分析植被生长动态变化的过程和时空特征,并与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NDVI的分布具有地带性;(2)大约39.5%的区域NDVI呈显著的增加(P=0.1),7.3%的区域NDVI显著减少(P=0.1),说明植被条件在蒙古高原有所好转;(3)蒙古高原NDVI的变异系数均值16.99%,这表明过去32年里植被覆盖变化情况有较强的波动性;(4)蒙古高原植被的生长状况与降水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气温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张韵婕桂朝刘庆生刘高焕
- 关键词:NDVI植被覆盖
- 资源三号卫星不同空间分辨率图像斑状植被检测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黄河三角洲滨海区域大量分布着由柽柳、芦苇、翅碱蓬、二色补血草、白茅等组成的斑状植被,多呈棋盘状规则分布,胜利油田地震勘探被认为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深入研究其分布格局并探讨其形成机理,对于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首先对斑状植被进行了有效的检测和制图,评价了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卫星)不同空间分辨率图像检测黄河三角洲斑状植被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利用圆霍夫检测方法下,前视、后视、正视全色图像和正视多光谱图像都能很好地检测斑状植被,空间分辨率高的图像检测精度更高。
- 刘庆生张韵婕刘高焕黄翀柴思跃
- 关键词:资源三号卫星黄河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