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梅英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惠东县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绝经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围绝经
  • 2篇围绝经期
  • 2篇米非司酮
  • 2篇内膜
  • 2篇经期
  • 2篇绝经期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非司酮
  • 2篇复发
  • 2篇复发性
  • 1篇新生儿
  • 1篇液基细胞学
  • 1篇液基细胞学检...
  • 1篇异位症
  • 1篇异症
  • 1篇镇痛

机构

  • 6篇惠东县妇幼保...

作者

  • 6篇吴梅英
  • 1篇谢丽芬
  • 1篇何景东
  • 1篇刘君
  • 1篇陈燕妮
  • 1篇陈建华
  • 1篇邱振雄
  • 1篇陈秀琴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9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病理学检查及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细胞采集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分段诊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宫腔镜、病理学对比均具有正相关性,0
吴梅英
关键词:绝经子宫内膜病变
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连续给药对围绝经期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0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连续给药进行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尤以痛经减轻为甚,附件区包块缩小,血清FSH、CA-125水平降低,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连续给药可以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再次手术率。
刘君吴梅英周伟莲
关键词: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围绝经期米非司酮
瑞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及对产妇与胎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安全性及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产妇148例,根据个人意愿分组,自然分娩组88例,镇痛分娩组60例,应用静脉电子镇痛泵联合瑞芬太尼镇痛,致胎盘完全娩出后停止镇痛。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和娩出后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分娩组剖宫产发生率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镇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母婴安全无明显影响,且可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何景东谢丽芬吴梅英
关键词:瑞芬太尼镇痛
惠州地区2015例新生儿TORCH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惠州地区新生儿TORCH感染情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为相关疾病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捕获ELISA方法检测TORCH-lgM抗体,吸光度读取值为450 nm波长,以Cutoff值和ISR值判断结果。结果惠州地区新生儿TORCH-lg M总阳性率2.48%,其中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率分别为0.14%,0.59%,1.54%,0.19%。在惠州地区感染TORCH的新生儿中,男性新生儿TORCH-lgM阳性率高于女性新生儿,为1.34%;而女性新生儿TORCH-lg M阳性率为1.14%。50例感染TORCH的新生儿其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损害,贫血,心功能损害的发病率分别为52%,54%,44%,12%。结论加强对孕产妇进行孕前TORCH-lg M感染筛查,对于降低新生儿的TORCH感染率,减少新生儿TORCH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吴梅英邱振雄许思浩
关键词:TORCH感染新生儿
FSH检验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复发性内异症中的意义
2015年
目的通过检测围绝经期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FSH(卵泡生成激素)水平观察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FSH的水平变化以及停药3个月、6个月后血清FSH的水平。结果服药3个月后,患者血清FSH水平显著降低,降低至(9.12±2.09)μ/L,与服药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服药6个月后,患者包块直径减少至(2.24±1.18)cm,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FSH水平下降至(8.60±3.02)μ/L,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停药3个月后,患者血清FSH水平为(21.32±1.51)μ/L,其中28例血FSH>25U/L,剩余34例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停药6个月后患者血清FSH水平为(14.53±0.72)μ/L,明显低于停药3个月前,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在接受6个月治疗后,28例过度到自然绝经,34例恢复月经来潮;随访1年复发10例,占16.13%,fsh水平为(25.21±1.62)μ/L,2年复发13例,占20.97%,fsh水平为(27.92±1.14)μ/L,复发者均继续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结论围绝经期复发性内异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监测FSH水平可反映体内激素水平,准确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并可作为围绝经期复发性内异症患者治疗和预后的评价指标,为患者的复发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吴梅英何贝妮陈燕妮
关键词:米非司酮
D-二聚体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将501例宫外孕患者根据D-二聚体水平分为试验组(286例)与对照组(215例),两组均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D、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变化及临床疗效,并围绕D-二聚体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对照组D-D、β-HCG水平分别为(602.2±55.3)mg/L、(806.6±112.0)U/L,试验组分别为(479.6±61.7)mg/L、(630.3±106.5)U/L,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12%,对比差异显著(P<0.05)。宫外孕患者的D-二聚体与HCG水平呈正相关性,D-二聚体量低的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优于D-二聚体量高的宫外孕患者。临床有必要对D-D进行检测,并结合血清β-HCG来筛选保守治疗的宫外孕患者,以提高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吴梅英陈建华陈秀琴
关键词:D-二聚体宫外孕保守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