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艳丽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血站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浆
  • 3篇血浆置换
  • 3篇无偿
  • 3篇无偿献血
  • 3篇献血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血浆置换术
  • 2篇血液
  • 2篇置换术
  • 2篇治疗性
  • 2篇综合征
  • 2篇静脉
  • 2篇静脉采血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瘤
  • 2篇采血
  • 1篇血浆置换术治...
  • 1篇血细胞

机构

  • 13篇江门市中心血...
  • 1篇开平市中心医...
  • 1篇江门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吴艳丽
  • 6篇卢岑
  • 3篇冯雅芳
  • 2篇甄小芳
  • 1篇李玉巧
  • 1篇梁志伟
  • 1篇黄虹
  • 1篇陈小红
  • 1篇周梅

传媒

  • 5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新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站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减低血液报废率的有效途径,提高血站服务质量。方法比较2005—2008年的血液报废率和血液报废构成比的情况,分析血液报废原因。结果总采血人次和血液总报废率逐年升高,血液报废率最高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其次为脂血报废、不足量报废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报废,且ALT和脂血报废率也逐年升高;各年度血液报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报废原因构成比来看,最高为ALT升高,其次为脂血、HBsAg阳性和不足量报废,其中HBsAg阳性报废逐年下降,脂血报废逐年升高;各年度血液报废原因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少血液报废,要从物料、筛检、血液采集和制备等多个环节做好过程控制。
吴艳丽连贯文甄小芳
采血人员综合素质在无偿献血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采血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无偿献血的关系。方法  1 999— 2 0 0 3年每年 1 0月份的献血员作为观察对象 ,通过对献血不足量、献血反应、二针采血、回头献血、一次献血 40 0ml等进行比较 ,分析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开展优质服务尤其提高采血人员个人修养、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能力等综合素质与献血工作的关系。结果 献血不足量人数、献血反应人数和二针采血率有明显减少 ,回头献血率、一次献血 40 0ml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吴艳丽冯雅芳周梅
关键词:采血人员无偿献血静脉采血
MCS^+血细胞分离机在治疗性红细胞采集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应用于治疗性红细胞采集(TE)时的操作要点和临床观察指标。方法采用治疗性自体红细胞采集(TAE)程序,选择随机等量补充补偿液,不加添加剂模式。比较采集前后的红细胞(RBC)、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B超等结果,观察治疗效果;分析比较机器显示的预计采后HCT值与实际采后的外周血HCT的差别。结果6例病人采集后外周血血常规(血Rt)示RBC、HCT、HGB均明显下降,与采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有脾肿大的患者B超均明显缩小;机器显示的预计采后HCT均比实际采后外周血HCT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TE是安全有效的。
吴艳丽卢岑冯雅芳
关键词:治疗性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江门市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对江门市中心血站2017—2020年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1265例无偿献血者进行现场调查,对不良反应发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本血站2017—2020年无偿献血共180221人次,报告不良反应1265例次,总发生率为0.702%。女性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18~29岁年龄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学生群体性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职业为高,时间分布中以夏季(6—8月)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献血2次以上者,1次献血400 mL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1次献血200 mL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精神紧张所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各种献血不良反应诱因中居首位。结论精神紧张是引起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多见于学生、年轻献血人群和献血200 mL的初次献血者中,应通过加大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提高采血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以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张乐吴小娃张珺瑶卢岑吴艳丽
关键词:无偿献血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血浆置换术成功抢救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被引量:2
2005年
患者男,22岁.因四肢乏力2日于2005-02-05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日开始不明原因出现右手中指活动困难,随后逐渐出现四肢远端乏力,遂入江门市人民医院.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10 kPa.神志清晰,精神稍差,急性病容,双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存在,口角无歪斜,甲状腺无肿大,颈软,咽反射存在.四肢近端肌力5级,远端肌力2级,肌张力不高,腱反射消失,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血常规正常.
卢岑陆典瑞吴艳丽朱浩佳杨前进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血浆置换术成功抢救四肢乏力腱反射消失
血浆置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高黏滞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04年
黄虹陆典瑞卢岑吴艳丽
关键词:血浆置换术多发性骨髓瘤高黏滞综合征病理性骨折
影响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有核细胞效果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有核细胞中保证达标采集效率和确保患者/供者安全阈值的技术参数。方法①设定外周血血小板(PLT)>300×109/L组和PLT<100×109/L组与PLT(100~300)×109/L组(对照组),比较它们对采集有核细胞效果的影响;②设定外周血细胞比容(HCT)>45%组和HCT<35%组与HCT35%~45%组(对照组),比较它们对采集有核细胞效果的影响。结果有核细胞(NC)采集效率与光电探测值(L.S值)无相关性,NC采集效率与采前HCT无相关性,采前HCT与每循环血量有负相关;不同的PLT值对NC采集效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采后PLT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HCT值对采后HCT和血红蛋白(Hb)下降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每循环中间产物量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有核细胞,采集效果可以满足临床治疗和移植要求,对患者/供着也较安全。
吴艳丽卢岑连贯文
关键词:血细胞分离机有核细胞
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质量分析
2004年
目的 掌握无偿献血工作中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 ,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确保血液标本质量安全、可靠。方法 采集血液标本使用配有 7号针头的一次性 5ml注射器或配有 1 6号针头的一次性采血袋 ,盛装于内加 4 %EDTA钠抗凝剂 0 .2ml的一次性硬试管 ,放在试管架中 ,用贮运箱存放 ,汽车运回血站。从静脉选择、正确绑扎止血带、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保持血流畅顺、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合 ,避免昆虫、粉尘污染等方面 ,防止血液标本溶血、凝血 ;从避免洗板不洁或血液外溅等方面防止血液标本交叉污染 ,从保持适宜温度、湿度 ,防日照等方面防止血液标本发生理化反应。结果 在 1 5992 0份血液标本中 ,正常标本 1 59864份 ,占 99.96 % ;56份标本出现质量问题 ,占 0 .0 4 % ,其中出现凝固 2 5份 ,溶血 2 1份 ,错型 3份 ,假阳性结果 7份。结论 通过采取防溶血、凝血 ,防污染、防振、防晒、防高温等措施对血液标本从采集、运送到检测 ,做好质量控制 ,可以有效地保证血液标本质量安全、可靠。
吴艳丽冯雅芳陈小红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标本静脉采血
影响冷冻红细胞质量的若干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甘油滴速、甘油化后是否经速冻处理再放入-70℃以下冰箱保存、洗涤剂滴速、采血时血流速度等对红细胞深低温保存后的红细胞回收率、上清游离血红蛋白、细胞碎片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2~6℃冰箱保存采集后6d内的血液作原料,分别对红细胞甘油化后经速冻成冰状再放入-70℃以下冰箱保存与甘油化后直接放入-70℃以下冰箱保存比较;快速滴加甘油和洗涤剂与慢速滴加甘油和洗涤剂比较;采血流速慢(200ml流速〉5min)与正常流速比较。结果红细胞甘油化后经速冻成冰状再放入-70℃以下冰箱保存与甘油化后直接放入-70℃以下冰箱保存相比,其红细胞回收率、上清游离血红蛋白、细胞碎片聚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甘油化时快速滴加甘油和解冻时快速滴加洗涤剂与慢速滴加相比,其红细胞回收率、上清游离血红蛋白、细胞碎片聚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血流速慢与正常流速相比,其红细胞回收率、上清游离血红蛋白、细胞碎片聚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保存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影响冷冻红细胞质量的因素主要是甘油和洗涤剂的滴加方法以及全血采集时的血流速度。
吴艳丽陆典瑞胡继征赵玉验
关键词:冷冻红细胞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回收率
治疗性血小板清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被引量:2
2015年
血小板增多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少见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特征为骨髓巨核细胞异常增生伴有血小板持续、显著增多,同时伴有其造血细胞轻度增生,常伴有出血或血栓形成,脾脏肿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女,74岁。于2008年始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次到多家医院就诊,一直来不规则治疗,病情反复。
吴艳丽卢岑梁志伟李玉巧
关键词:血小板增多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