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宏建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会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肠梗阻患者血乳酸及D-二聚体含量与病情转归的关系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急性肠梗阻患者血乳酸及D-二聚体含量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以急性肠梗阻患者69例为观察组,以62例非肠梗阻腹痛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就诊时(T1)、留观12h(T2)及24h(T3)的血乳酸及D-二聚体含量;比较高位肠梗阻组(n=36)及低位肠梗阻组(n=33)患者在首次排便时间(DT)、腹痛持续时间(ST)、梗阻解除时间(OT)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VT)的差异;分析乳酸及D-二聚体与上述四个时间指标的关系。结果:肠梗阻患者在T1-T3的乳酸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任意两个时间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患者T2时二聚体显著高于T1,但T3时降低,且与T1及T2无统计学差异。除T1时D-二聚体无组间差异(P>0.05),两组其余时间点的乳酸及D-二聚体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位肠梗阻患者乳酸及D-二聚体含量均高位肠梗阻患者,且低位肠梗阻患者DT、ST、OT及VT均显著长于高位肠梗阻(P均<0.05)。除D-二聚体含量与OT(P>0.05)及VT(P>0.05)无呈显著相关性以外,血乳酸及D-二聚体的含量均与DT、ST、OT及VT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均>0.06,P均<0.05)。结论:相比D-二聚体,乳酸对肠梗阻的特异性更高,且与肠梗阻的病情转归更为相关,有望作为肠梗阻病情评估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 施宏建邓洁红刘宁
- 关键词:肠梗阻乳酸D二聚体病情转归
- 改良大黄承气汤灌肠治疗重型意识障碍的临床研究
- 2015年
- 目的评价改良大黄承气汤灌肠治疗重型意识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重型意识障碍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肠,观察组采用改良大黄承气汤灌肠,比较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WBC、NEU、LYM及CR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WBC、NEU、LYM及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GCS评分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改良大黄承气汤灌肠治疗重型意识障碍有效。
- 施宏建邓洁红刘宁
- 关键词:中药灌肠炎性物质
- 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没有能力开展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基层医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药物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用药,研究其选用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凝药、溶栓剂、他汀类及血管紧张素抑制剂、麻仁软胶囊、质子泵抑制药物及辨证使用部分中成药情况,分析其抢救成功率。结果治愈50例,约占65.8%,好转13例,占17.1%。转院进一步治疗8例,占10.5%,死亡5例,占6.6%。结论合理的药物使用能够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
- 施宏建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药物疗效死亡率
- 血尿酸下降幅度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下降幅度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术(PCI)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尿酸是否下降>30%为界限,收集STEMI并PCI患者分为>30%及<30%两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左室射血分数(LEF%)差异;比较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发病8周及24周时,>30%组患者LEF%均显著高于<30%组(P=0.039)。随访1年,两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30%组的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30%组(P=0.026)。结论尿酸下降幅度大约30%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小于30%幅度的STEMI行PCI术后的患者,且前者的心梗再发率明显降低,因此尿酸下降幅度与该类患者预后具有密切联系。
- 施宏建邓洁红刘宁
- 关键词:尿酸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预后
- 基层医院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四会市中医院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年7月-2007年12月收住内科的经微生物检查证实65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内科病房中,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3.8%)是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93.8%)、低蛋白血症(60.0%)、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41.5%)及合并糖尿病是主要易患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痰培养,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来确定,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64.6%)为主,氟康唑治疗有效率91.6%。结论:院内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 施宏建
- 关键词:真菌
- 以专科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医院快速发展
- 专科专病建设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是中医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基础,更是推动中医医院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我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从更新观念、科学调研、贯彻落实、加强管理四个方面逐步进行工作的推进,指出在中医专科...
- 黄传成施宏建陈陆根
- 关键词:中医专科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