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综合征
  • 3篇成骨
  • 2篇三维测量分析
  • 2篇手术
  • 2篇手术设计
  • 2篇下颌
  • 2篇畸形
  • 2篇计算机
  • 2篇计算机辅助技...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
  • 2篇半侧
  • 2篇DEFORM...
  • 2篇充质干细胞
  • 2篇RESTOR...
  • 1篇电子耳蜗
  • 1篇电子耳蜗植入
  • 1篇电子耳蜗植入...

机构

  • 10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4篇许美邦
  • 12篇滕利
  • 10篇靳小雷
  • 9篇卢建建
  • 9篇徐家杰
  • 8篇张超
  • 5篇解芳
  • 5篇田甜
  • 4篇曾海峰
  • 3篇张超
  • 3篇田甜
  • 3篇解芳
  • 2篇吴欢欢
  • 2篇徐家杰
  • 1篇张波
  • 1篇杨莉亚
  • 1篇徐冉
  • 1篇孙晓梅
  • 1篇谢芳
  • 1篇徐冉

传媒

  • 7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颏部双阶梯水平截骨术在严重小颏畸形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严重小颏畸形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口内切口行颏部双阶梯水平截骨前移并坚固内固定,以增加颏突度和颏长度,改善颏部形态。结果:2003年10月~2010年9月共治疗25例,术后患者颏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颏部平均前移12mm,重塑的颏部外形满意,随访6个月~4年,手术效果稳定,截骨区骨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颏部双阶梯水平截骨前移术治疗严重小颏畸形,可明显改善颏部形态,协调面部轮廓比例关系,效果显著。
卢建建滕利靳小雷徐家杰张超张波许美邦解芳田甜
关键词:小颏畸形
Anterolteral Thigh Adipofascial FlaP For The Restoration of Facial Contour Deformities
From January 2000 to May 2008,50 patients with facial contour deformities underwent soft tissue augmentation w...
靳小雷滕利徐家杰卢建健张超许美邦解芳田甜
文献传递
Barraquer—Simons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3岁,因双侧面颊部凹陷16年于2011年11月入院。患者主述自7岁始不明原因出现双侧面颊部消瘦,随年龄增长面颊部萎缩凹陷明显加重,上肢、躯干消瘦,但双侧大腿明显增粗,青春期后病情进展稳定,因不影响生活一直未予治疗。
吴欢欢滕利靳小雷徐家杰卢建建张超许美邦曾海峰徐冉
关键词:综合征面颊部病情进展青春期后凹陷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半侧下颌骨肥大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了解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巨大优越性与潜力,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半侧下颌骨肥大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三维测量分析方法和手术设计,并探索和评价该方法在半侧下颌骨肥大治疗中的应用。讨论半侧下颌骨肥大命名与分类的现状,本研究...
许美邦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技术三维测量分析手术设计
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迟发血清肿一例被引量:2
2011年
随着硅凝胶假体隆乳术的流行,临床上能更多地观察到与体内异物(比如硅凝胶假体)直接相关的罕见并发症。血清肿是隆乳术后延迟发生在假体周围腔隙的一种罕见并发症,迟发血清肿一般发生在隆乳术后几月至十余年。至今,对迟发血清肿的发展原因的研究尚不够充分,可能的病因包括慢性感染、过敏反应、激素分泌失调、结缔组织包膜表面磨损淋巴渗漏、假体破裂等。
许美邦滕利靳小雷徐家杰卢建建张超解芳田甜
关键词:硅凝胶假体隆乳术隆乳术后迟发罕见并发症慢性感染
Anterolateral Thigh Adipofascial Flap For The Restoration of Facial Contour Deformities
From January 2000 to May 2008,50 patients with facial contour deformities underwent soft tissue augmentation w...
靳小雷滕利徐家杰卢建健张超许美邦解芳田甜
文献传递
成骨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成骨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OM-BMSCs)对同种异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比格犬BMSCs,成骨诱导培养基(ost eogenic medium,OM)进行成骨诱导,建立BMSCs、OM-BMSCs与同种异体PBMCs的共培养体系,分三种实验条件,共9组。A组:5×104受体PBMCs加入5×104供体PBMCs共培养;B组:A组组分加入已铺被1×104/孔BMSCs的96孔板;C组:A组组分加入已铺被1×104/孔OM-BMSCs的96孔板;D组:5×104受体PBMCs加入植物血凝素A(PHA)刺激物;E组、F组:将D组组分按B、C组方式处理;G组:5×104受体PBMCs加入IL-2炎症因子;H组、I组:G组组分按B、C组方式处理。A、D、G组分别为三个实验条件的对照组,单独接种1×104/孔BMSCs、OM-BMSCs作为空白对照组Bl ank1组、Bl ank2组。以上各组分别培养120h后,应用Cell Titer 96 Aqueous检测各组PBMCs的增殖情况。结果:在各实验条件下与相应对照组相比较,BMSCs与OM-BMSCs均能抑制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PBMCs的增殖,均能抑制经PHA刺激后PBMCs的增殖,均能抑制经IL-2刺激后PBMCs的增殖(P<0.01)。结论:BMSCs及成骨分化的BMSCs对刺激细胞、PHA、IL-2刺激的同种异体PBMSs的增殖均表现为抑制效应,成骨分化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免疫反应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解芳靳小雷徐家杰卢建建张超曾海峰许美邦田甜滕利
关键词:成骨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免疫调节
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示踪观察:CM-DiI长效示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索组织工程骨体内成骨时,CM-DiI长效示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为种子细胞的体内转归研究提供标记方法。方法分离比格犬BMSCs,成骨诱导至第2代,用荧光染料CM-DiI进行细胞标记。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标记后的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测定标记前后BMSCs的增殖状况,检测标记前后Ⅰ型胶原(Col-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骨钙素(BGLAP)和骨黏连蛋白(SPARC)的表达。最后,CM-DiI荧光标记后的BMSCs与β-TCP复合共培养后植入比格犬背部皮下,8周后取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SCs体内转归,HE染色观察异位成骨情况。结果CM-DiI标记后早期细胞呈现红色荧光,48 h后荧光增强,72 h内荧光强度无明显减弱。BMSCs在CM-DiI标记前后细胞形态基本一致,两组间细胞的增殖率无明显差别;标记后RT-PCR检测Col-Ⅰ、BMP-2、BGLAP、SPARC表达,显示标记后的BMSCs亦可向成骨方向分化。扫描电镜检测到标记后细胞在β-TCP上增殖良好,细胞基质分泌丰富。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比格犬皮下,8周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到标记细胞仍存在,且HE染色可见支架孔隙中有类骨基质沉积。结论CM-DiI对BMSCs的生长增殖、成骨分化无明显影响,对体内组织工程骨中BMSCs的示踪时间可长达8周,可用作体内细胞的长效示踪剂。
解芳靳小雷徐家杰卢建建张超曾海峰许美邦田甜滕利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位成骨
Klippel-Feil综合征一例
2010年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16岁,主因"颈部蹼状短而宽16年"入院。患者出生后即发现颈部较短,随年龄增大,颈部呈蹼状短而宽加重,颈部前后左右运动及左右两侧旋转运动受限加重。自诉幼儿时起不知何种原因听力障碍,言语功能差,7月前在外院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术后听力有较大改善,
许美邦滕利靳小雷徐家杰卢建建张超
关键词:KLIPPEL-FEIL综合征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听力障碍言语功能颈部
半侧下颌骨肥大的三维测量分析方法
目的 针对半侧下颌骨肥大的临床特点,我们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三维测量分析方法,此方法表达了半侧下颌骨肥大典型的临床特征,即咬合平面倾斜、下颌骨偏斜、双侧下颌骨升支及高度差异等,并量化了不对称畸形的严重程度,为手术治疗提供准...
许美邦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技术三维测量分析手术设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