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莉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正当
  • 1篇正当竞争
  • 1篇商业诋毁
  • 1篇商业诋毁行为
  • 1篇司法
  • 1篇司法领域
  • 1篇缺陷及完善
  • 1篇竞争法
  • 1篇合同
  • 1篇合同标的
  • 1篇法律
  • 1篇法律界
  • 1篇法律界定
  • 1篇反不正当竞争
  • 1篇反不正当竞争...
  • 1篇《反不正当竞...
  • 1篇不正当竞争
  • 1篇不正当竞争法

机构

  • 2篇太原市中级人...

作者

  • 2篇李莉

传媒

  • 1篇太原大学学报
  • 1篇全国法院第十...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商业诋毁行为的法律界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的缺陷及完善
本文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的缺陷及完善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虽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诋毁行为进行了界定和有力打击,但该法颁布于市场经济尚不健全的体制之下,反不正当竞争机制只处于与当时市场...
李莉
关键词:商业诋毁反不正当竞争法
文献传递
“可预见规则”在司法领域中的适用被引量:2
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3条第1款的“但书”部分规定了合同损害赔偿的可预见规则,该规则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司法领域中间接损失难以获赔的现状。但由于该规则规定得相对简单,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困扰。如何判断一项损失为应当预见,目前理论界有三种认识,即主观预见能力说、一般预见能力说和混合说,但笔者认为,仅以人的主观认识能力来推定损失的可预见性,难以解决现实中复杂的各类案件。因此,推定损失的可预见性时,应当在全面分析可预见规则内在构成的基础上,结合合同当事人身份、合同标的、合同对价等各因素,进行合理的推定。
李莉
关键词:合同标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