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和MRI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后复发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JNA)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JNA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患者术后均未进行规范性随访,平均于2.4年后症状再次出现时诊为肿瘤复发。CT显示复发肿瘤多以蝶腭孔为中心,广泛累及周围结构,包括颅底及颅内结构。MRI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范围。结论采用CT和MRI对JNA术后患者行规范性随访检查对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极为重要。
- 梁熙虹李季陈光利宋乐王征宇王振常
- 关键词:鼻咽肿瘤纤维血管瘤磁共振成像随访研究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判别冠心病不同类型间斑块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26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对主要冠状动脉狭窄节段数、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冠状动脉评估节段数368个,其中狭窄节段195个(35.4%)。狭窄<50%共98个节段,狭窄50%~75%共71个节段,狭窄>75%共26个节段(左前降支中段、近段、后降支中段、左回旋支近段),其中完全闭塞2个(右冠状动脉近段以远、左回旋支中段以远)。软斑块46个(27.3%),纤维斑块42个(31.5%),混合斑块78个(29.5%),钙化斑块93个(12.6%)。对应斑块测量的CT值分别为软斑块(17±26)HU,纤维斑块(97±35)HU,钙化斑块(489±195)HU。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助于显示斑块性质。
- 巩红李季胡永刚陈志功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其三维重建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应包括颈部至髂动脉分叉水平,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冠、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使得破口最好的重建方式显示。结果:18例患者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主动脉夹层,Ⅰ型夹层动脉瘤10例;Ⅱ型夹层动脉瘤2例;Ⅲ夹层动脉瘤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时诊断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巩红胡永刚陈志功李季
-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 颅底及面部骨纤维病变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颅底及面部骨纤维病变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提出术后影像学随访的重要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和组织学活检证实的颅底及面部20例骨化性纤维瘤和23例骨纤维发育不良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资料,并对两类病变共计27例进行术后影像随访。结果20例骨化性纤维瘤中,18例为单骨发病,2例为多骨病变。CT表现为椭圆形或分叶状稍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晰,瘤周有一层较完整或不完整的骨性包壳。内部呈不均匀密度13例,均匀磨玻璃样密度7例,其中11例有明显囊变坏死区;11例MR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高信号为主,11例增强后间隔和实性部分强化。23例骨纤维发育不良中,多骨型20例,单骨型3例,无明确边界,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骨皮质变薄、模糊,骨质周围无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5例MRT1WI、T2WI均以等、低信号为主,信号不均匀。结论颅底及面部骨化性纤维瘤和骨纤维发育不良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部分病例两者鉴别困难。术后影像学随访以CT为主,MRI对需要再次手术者为重要补充。
- 闫钟钰李季伍兴友王振常
- 关键词: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发育不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CT引导下臭氧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
- 2010年
- 陈志功李季
- 关键词:CT引导椎间盘突出糖皮质腰间盘突出
- 腹膜后海绵状淋巴管瘤一例被引量:2
- 2011年
- 患者 女,28岁。体检时超声偶然发现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入院。体征: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 陈志功刘军兰李季吕忠元
- 关键词:腹膜后占位性病变海绵状淋巴管瘤腹壁静脉曲张蠕动波反跳痛
- 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的MRI表现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PNF)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85侧眶部PNF的MRI表现。79例均接受眼眶MR检查,其中71例接受增强MR扫描。结果眶部PNF均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位于眼睑及眶周表浅部位的病变呈弥漫性生长并穿透筋膜和肌层,与肌肉相比,76侧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9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侧可见靶征。眶腔和(或)颞下窝等深层部位病变呈多发边界清楚的小结节或束状病变,主要沿神经干生长并压迫周围结构,77侧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7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4侧可见靶征。结论眶部PNF多呈侵袭性生长,MRI可清晰显示PNF累及范围,眼眶表浅部及深部病变有着不同的形态及信号特点。
- 付琳李季王振常鲜军舫李静张征宇
- 关键词:眼眶
- CTA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术前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综合应用GE64排128层容积CT(GE Lightspeed VCT)血管成像及多种重建方法,在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术前应用指导价值。方法:对42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常规的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后,选择动脉期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CTA重建。分析腹腔干动脉开口位置及其分支起源、走行和变异;肿瘤供血血管的来源或肿瘤侧枝供血来源,设定介入治疗计划。结果:CTA可以清晰显示全部病例的腹腔干动脉开口位置及其分支起源、走行和变异情况;显示大部分肿瘤供血血管及侧枝供养血管。结论:CTA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术前准确定位相关血管开口位置及其分支起源、走行和变异,很好显示肝脏肿瘤供血血管。
- 胡永刚巩红刁丽荣石磊李季陈志功安纪文马金明
- 关键词:LIGHTSPEEDVCT肝脏肿瘤C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