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培

作品数:25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专利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红椿
  • 6篇引物
  • 6篇外植体
  • 5篇植株
  • 5篇植株再生
  • 5篇基因
  • 4篇叶片
  • 4篇再生方法
  • 4篇种源
  • 4篇内参
  • 4篇内参基因
  • 4篇茎段
  • 4篇黄梁木
  • 4篇不定芽
  • 3篇性状
  • 3篇SRAP
  • 3篇不同种源
  • 2篇地理变异
  • 2篇芽诱导
  • 2篇遗传多样性分...

机构

  • 25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嘉应学院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25篇李培
  • 24篇陈晓阳
  • 11篇周玮
  • 10篇张俊杰
  • 9篇李俊成
  • 8篇欧阳昆唏
  • 7篇宋慧云
  • 6篇阙青敏
  • 4篇廖柏勇
  • 4篇李景剑
  • 3篇邓小梅
  • 3篇王芳
  • 3篇朱芹
  • 2篇刘明骞
  • 2篇李青粉
  • 1篇曾曙才
  • 1篇王鑫
  • 1篇彭昌操
  • 1篇林家怡
  • 1篇湛欣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中国林学会林...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以子叶节为外植体的红椿再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子叶节为外植体的红椿再生方法。本发明的以子叶节为外植体的高效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方法,可摆脱外界条件的影响,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出健壮、整齐一致的红椿组培幼苗;与已经报道的以红椿大树茎段作为外植体构建再生体...
李培陈晓阳张俊杰李俊成周玮李青粉
文献传递
一种以下胚轴为外植体的红椿再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下胚轴为外植体的红椿再生方法。本发明的以下胚轴为外植体的红椿高效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方法,可摆脱外界条件的影响,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出健壮、整齐一致的红椿组培幼苗;与已经报道的以红椿大树茎段作为外植体构建再...
陈晓阳李培张俊杰李景剑周玮
文献传递
不同种源红椿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由于过度采伐和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等原因,红椿天然林分和林木的数量日益减少。深入研究红椿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其群体结构分布,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相关序列多态性分子标记(SRAP)对来自中国的29个种源及1个澳大利亚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各种源地选取母树30株,株距50 m以上。澳大利亚种源取自华南农业大学红椿资源收集圃。利用POPGENE1.32,NTSYSpc2.1,Gen AIEx 6.5和STRUCTRUE 2.3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聚类图构建、主坐标分析、地理隔离模式构建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24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505条多态性条带,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41;30个红椿种源间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377 0;种源内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动幅度为0.157 5~0.467 5,种源间均值为0.556 9。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79.26%的遗传分化存在于种源间,种源内分化仅占20.74%,表明红椿的遗传分化主要来源于种源间,红椿良种选育应首先开展种源选择。STRUCTURE分析将30个红椿种源分成2大组群,趋势呈现为华东与华中种源为一组,西南、华南与澳大利亚的种源为另一组;Mantel检测显示,中国红椿种源存在地理隔离模式(IBD)。非加权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红椿30个种源划分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14个种源,主要是来自华中和华东地区的种源;广东乐昌种源独立成为一类,形成第Ⅱ类;第Ⅲ类包括13个种源,主要是来自西南和华南的种源;广东云浮种源和澳大利亚多瑞格的种源组成第Ⅳ类。主坐标分析(PCo A)得到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结论]红椿分布地区生境片段化,使各群体在空间上相对隔离、基因交换频率低、流动程度小,从而导致地理变异。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与地理分布格局基本吻合。在
李培阙青敏欧阳昆唏李俊成湛欣朱芹张俊杰邓小梅陈晓阳
关键词:红椿SRAP标记
苦楝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借鉴以往楝属文献报道的SSR引物,筛选高度多态性、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苦楝SSR引物,为苦楝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领域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设计进行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并利用该体系以8个不同种源的苦楝基因组DNA为模板,从135对候选SSR引物中进行引物筛选。[结果]苦楝SSR-PCR最优反应体系为:1.0μL 50 ng·μL^(-1)模板DNA,1.2μL 100μmol·L^(-1)引物,1.0μL 10 mmol·L^(-1)d NTPs,0.8μL 25 mmol·L^(-1)Mg^(2+),0.15μL 5 U·μL^(-1)Taq酶,1.5μL 10×Buffer,补dd H2O至15μL;最终筛选出15对具有高度多态性、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SSR引物。[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苦楝SSR-PCR反应体系,并成功筛选出15对适用于苦楝的SSR引物。
王芳廖柏勇李培刘明骞李俊成吴琳瑛林玮陈晓阳
关键词:苦楝SSR-PCR引物筛选
珍贵树种红椿的研究进展
红椿(ToonaciliataRoem.),是楝科(Meliaceae)香椿属(Toona)树种,属落叶或近常绿乔木.在中国,红椿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华东及西南地区,天然居群具有零星分布特点,印度、老挝、缅甸、巴基斯坦...
陈晓阳李培邓小梅
关键词:红椿表型性状地理分布
红椿SRAP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优化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体系内的不同组分,建立适用于红椿SRAP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并进一步从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稳定、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为红椿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试验基础。[方法]针对SRAP-PCR反应体系中5个因素各设置8个水平,先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浓度梯度,后在确定的梯度范围内选定4个水平,按照正交试验L16(45)进行优化,结合正交直观分析法和新复极差法对各因素进行优化筛选。[结果]确定最优体系为总体系25μL,模板DNA 25 ng,上下游引物各0.3μmol·L^(-1),Taq DNA聚合酶1U,Mg2+2.5 mmol·L^(-1),d NTP 0.3 mmol·L^(-1)。利用稳定的SRAP-PCR体系,从1 505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0对优质引物组合。[结论]通过不同种源红椿基因组DNA的重复验证,获得了稳定清晰、多态性较强的扩增条带,表明所确定的最优体系稳定可靠,适用性较强,可用于不同种源红椿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后续实验。
李培阙青敏王芳李俊成朱芹廖柏勇陈晓阳
关键词:红椿SRAP分子标记引物筛选
农杆菌介导的红椿遗传转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杆菌介导的红椿遗传转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红椿的叶片为外植体,用携带有植物表达载体的根癌农杆菌的菌液侵染所述外植体;将经过侵染的所述外植体接种于共培养培养基,共培养;对经过共培养的所述外植体进行...
毛文迈宋慧云李悦李培王悦阳林慧娟姚驰陈晓阳
文献传递
红椿的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红椿的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本发明筛选出在红椿4℃胁迫下的内参基因60s‑L18和CYP95,茉莉酸甲酯(MeJA)胁迫下的内参基因UBC17和CYP95,干旱胁迫下的内参基因PP2C57和EF1‑α,红椿...
李培宋慧云段志豪周玮毛文迈欧阳昆唏陈晓阳
文献传递
任豆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被引量:3
2017年
为建立任豆(Zenia insignis)无菌苗培养体系,以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消毒方法对其灭菌效果进行比较。并以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用0.1%升汞消毒10 min,无菌苗获得率最高。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MS+2 mg·L^(-1)6-BA+0.01 mg·L^(-1) IBA+0.01 mg·L^(-1) 2,4-D,诱导率为82.88%。6-BA在不定芽诱导中起着关键作用,诱导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MS+0.01 mg·L^(-1) IBA+3.2 mg·L^(-1) 6-BA。生长素对任豆的生根有重要影响,MS+0.1 mg·L^(-1) NAA为生根培养基可获得98.23%的生根率。
周宇晴张俊杰韦雪芬李景剑李培陈晓阳
关键词:任豆愈伤组织
虫害胁迫下红椿叶和茎组织的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虫害胁迫下红椿叶和茎组织的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本发明筛选表达丰富且相对稳定的17个候选内参基因并设计其引物,利用麻楝蛀斑螟啃食后的红椿叶和嫩茎样品的cDNA为模板进行候选内参基因的qPCR扩增,得到CP值...
宋慧云毛文迈李培周玮陈晓阳段志豪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