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
-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对多效唑的响应差异被引量:9
- 2018年
- 为明确多效唑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的最佳喷施时期及不同小麦品种对多效唑响应的差异,以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叶龄期喷施多效唑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抗倒性能小麦对多效唑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显著降低小麦株高、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增加节间充实度、小维管束个数和机械组织厚度,提高小麦的抗倒伏指数,并且倒五叶期喷施效果最佳,其次为倒四叶期。在倒五叶期,与对照相比,多效唑对株高、重心高度和基部节间长度的降幅分别为2.58%~6.45%、3.52%~10.18%和6.64%~24.16%,对节间充实度、小维管束个数和机械组织厚度的增幅分别为22.41%~109.49%、10.00%~16.98%和12.76%~49.85%。不同抗倒性能小麦品种对多效唑的响应与喷施时期有关,在倒五叶处理下,多效唑对中等抗倒型小麦品种的抗倒效果比抗倒伏型和易倒伏型小麦品种明显;而在倒四叶和倒三叶处理下,多效唑对易倒伏型小麦品种的抗倒伏效果大。综合来看,倒五叶期喷施多效唑对小麦抗倒伏能力提升效果最佳,其次为倒四叶期;中等抗倒和易倒伏小麦品种喷施多效唑后小麦抗倒伏能力提升效果优于抗倒伏小麦品种。
- 邵庆勤周琴王笑蔡剑黄梅戴廷波姜东
- 关键词:小麦多效唑抗倒伏能力茎秆形态
- 不同小麦品种物质积累转运与抗倒性差异及其对多效唑的响应被引量:14
- 2018年
-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物质积累转运与抗倒性的关系及其对多效唑的响应,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小麦品种(矮抗58、良星66、济麦22、烟农19、安农0305、皖麦29、偃展4110和新麦20)为主区,以多效唑喷施时期(倒五叶期、倒四叶期、倒三叶期和对照)为副区,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及喷施多效唑对其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矮抗58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最小,抗倒伏能力最强。皖麦29和良星66在茎鞘中积累的干物质较多,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质的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产量较高,抗倒性也较强。多效唑对小麦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及抗倒性的增加效果均以在倒五叶期喷施效果最好,其次为倒四叶期。与对照相比,倒五叶多效唑处理下,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的降幅分别为4.59%~26.03%和5.99%~30.38%,成熟期叶片、茎鞘和穗轴+颖壳的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幅分别为17.33%~31.98%、19.07%~38.62%和7.14%~39.23%,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的增幅分别为0.19%~25.35%和3.28%~14.63%,重心高度的降幅为4.66%~8.15%,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的增幅分别为11.30%~36.79%和10.68%~46.58%。综上,皖麦29和良星66的产量高,抗倒性好。多效唑能同步增加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和茎鞘中的积累量和茎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实现小麦高产和抗倒性间的协调,适宜喷施时期为倒五叶时期。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抗倒伏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邵庆勤周琴王笑蔡剑黄梅戴廷波姜东
- 关键词:小麦多效唑倒伏
- 二氢卟吩铁对小麦渍水胁迫耐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渍水胁迫是影响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逆境因子之一。提高小麦耐渍性是实现该区域小麦稳产和增产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从植株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机构稳定、植株抗氧化能力等角度,明确二氢卟吩铁提高小麦对开花期渍水胁迫耐性的生理机制,为小麦抗渍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扬麦16为材料,通过设置开花期、灌浆期喷施3个浓度(0.0875、0.126、0.194 mmol·L^(-1))的二氢卟吩铁,筛选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的二氢卟吩铁适宜使用时期和浓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二氢卟吩铁施用对开花期渍水胁迫下小麦耐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二氢卟吩铁在开花期喷施对小麦的增产幅度高于灌浆期喷施处理。研究发现开花期喷施浓度为0.126mmol·L^(-1)二氢卟吩铁处理(A2)可显著提高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通过提高千粒重,增加籽粒产量。基于此探究二氢卟吩铁对小麦耐渍性的影响。开花期渍水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率,导致籽粒产量下降。但在渍水胁迫下与未喷施处理相比,开花期喷施浓度为0.126 mmol·L^(-1)二氢卟吩铁(AW2)处理表现出较高的光合色素含量、光系统Ⅱ稳定性、净光合速率,并且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O_(2)~-产生速率、H_(2)O_(2)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含量积累,减轻了渍水胁迫导致的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有效缓解了渍水胁迫导致的小麦减产。【结论】开花期喷施0.126 mmol·L^(-1)二氢卟吩铁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并通过减缓开花期渍水胁迫下植株衰老进程,减轻对光合机构损伤、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轻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提高小麦叶片光合能力,降低了减产幅度,增强小麦对渍水胁迫的耐性。
- 楚燕蒙毛颖超蔡剑周琴戴廷波王笑姜东
- 关键词:小麦渍水胁迫叶绿素光合速率
- 多抗性稗草中2个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为深入揭示稗草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对除草剂的解毒机理,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多抗性稗草中获得了phi类Ec GSTF1和zeta类Ec GSTZ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研究及酶活性测定。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稗草GST家族成员与禾本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将Ec GSTF1和Ec GSTZ1分别插入p ET28b载体中进行0.4 mmol/L IPTG诱导表达,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为26 00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c GST在多抗性稗草中的表达量高于在敏感性稗草,其中Ec GSTF1基因表达量比Ec GSTZ1高;GST酶比活力分析显示表明未施药处理的多抗性稗草GST酶比活力高于敏感性稗草,施药7 d后多抗性稗草GST酶比活力高于敏感性稗草。综上所述,稗草中GST酶对除草剂有解毒作用,其中phi类GST更为突出。
- 杨霞王笑管荣展李永丰董明超张自常
- 关键词:稗草原核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 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茎秆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及抗倒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2
- 2018年
-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品种的抗倒性能差异,为小麦生产中品种选择及其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8个小麦品种,副区为2个密度处理,分析小麦茎秆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及抗倒伏能力的差异。[结果]小麦种植密度由基本苗300万·hm-2增加到450万·hm-2,小麦株高、基部节间长度及重心高度分别增加1.77%、6.11%和3.59%,基部节间直径及节间壁厚分别降低5.56%和10.25%,茎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4.14%、7.60%和13.68%,机械强度下降17.59%,倒伏指数上升14.77%,最终导致倒伏率及倒伏程度显著上升,增幅达295.08%和53.57%。从品种来看,‘矮抗58’和‘洛麦23’的植株较矮,重心高度较低,基部节间长度较短,节间直径和节间壁厚较大,茎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较高,机械强度较大,倒伏指数较小,‘矮抗58’未发生倒伏现象,‘洛麦23’发生少量倒伏,产量也较高;‘烟优361’的植株和重心高度较高,节间直径和节间壁厚较小,茎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最低,机械强度最小,倒伏指数最大,倒伏率和倒伏程度最高,产量中等。相关分析表明:化学成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与抗倒性能显著相关,木质素含量对抗倒伏的贡献最大。[结论]密度过大不能达到增产效果,反而增加了倒伏概率。‘矮抗58’和‘洛麦23’的植株较矮,重心高度较低,基部节间粗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抗倒性能较好,产量较高,适宜种植。
- 邵庆勤周琴王笑蔡剑黄梅戴廷波姜东
- 关键词:小麦种植密度抗倒性化学成分
- 渍前和渍后喷施外源调节物质对花期渍水小麦生长和产量减损效应的差异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明确渍前和渍后施用外源物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渍水小麦生长和产量减损效应的差异,以当地主栽品种扬辐麦4号为供试材料,对渍前和渍后喷施外源调节物质(DDTC、GA、肥料元素和复配外源物)后花期渍水胁迫下小麦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籽粒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期渍水胁迫后小麦光合性能减弱,光能利用和电子传递受阻,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减少,籽粒灌浆速率降低,粒重和产量下降。渍前和渍后喷施外源调节物质均可提高花期渍水小麦的叶片光合性能,增强叶片光能利用和电子传递能力,促进籽粒中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提升籽粒灌浆速率以及粒重,从而增加籽粒产量。与渍后喷施相比,渍前喷施外源物能够有效提高花期渍水小麦的叶片光合速率、光化学效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降低热耗散;渍前喷施外源物能够有效促进花期渍水小麦的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降低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转运;渍前喷施外源物能够有效提升花期渍水小麦的籽粒灌浆速率,促进粒重和籽粒产量增加。综上所述,与渍后喷施相比,渍前喷施外源调节物质能够有效提升花期渍水小麦光合性能,促进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以及降低籽粒产量损失,从而减少渍水胁迫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不利影响,其中以渍前喷施复配外源物效果最佳。
- 谢凯赵辰颖宋韵琳周琴蔡剑王笑姜东
- 关键词:小麦
- 结合轻量级麦穗检测模型和离线Android软件开发的田间小麦测产被引量:11
- 2021年
- 单位面积麦穗数是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之一,通过该性状和不同品种历史数据在田间完成对小麦产量的预估,对育种栽培和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基于小麦田间栽培试验提出了一套结合轻量级深度学习技术和小麦测产算法在Android(安卓)智能手机上离线分析单位面积穗数和田间测产的技术方案。首先介绍了手机标准化俯拍小麦冠层和手机端图像预处理算法,再根据灌浆期小麦冠层图像构建了MobileNetV2-YOLOV4深度学习模型对单位面积中的麦穗进行识别,然后结合迁移学习和TensorFlow.lite转换器完成了模型轻量化,最后通过AndroidSDK和SQLite构建了不同小麦品种在手机端的产量数据库和人机交互图形界面。开发的安卓软件"YieldQuant-Mobile"(YQ-M)可离线识别手机拍摄的麦穗数量,并在田间完成产量预测和结果输出等功能。基于从中国各小麦主产区中选择的80个代表性品种(共240个1 m^(2)小区),使用YQ-M完成了这些品种的麦穗检测和小区测产研究。结果显示YQ-M的精确率、召回率、平均精确度和F1分数分别为84.43%,91.05%,91.96%和0.88。单位面积测产结果和实际产量的决定系数为0.839,均方根误差为17.641 g/m^(2)。研究表明YQ-M对麦穗识别精度高,在田间环境下测产结果和算法鲁棒性良好。此外,YQ-M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为其他作物的离线智能测产提供借鉴,并为小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低成本、便捷可靠的田间测产方法。
- 陈佳玮李庆谭巧行桂世全王笑易福金姜东周济
- 关键词: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