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武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宣城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宣城市近10年冬季大到暴雪天气分析
- 2014年
- 运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资料,对近10年宣城市冬季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宣城市冬季有两类大到暴雪天气过程,Ⅰ类过程由于贝湖到巴湖之间横槽转竖,引导强冷空气南下抬升暖湿空气形成,主要影响系统有500 hPa北支槽、中低层冷槽切、700 hPa西南风低空急流;Ⅱ类过程由于强盛的南支锋区上,有波动东移,西南暖湿气流增强,在冷垫上辐合上升形成,主要影响系统有500 hPa南支槽、700 hPa西南风低空急流、850 hPa低涡暖切。Ⅰ、Ⅱ类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温度层结、水汽输送、动力条件、温度平流均有各自的特征。计算Ⅰ类、Ⅱ类大到暴雪过程湿位涡,MPV1均大于0,均为对流稳定性降水,MPV2虽然均小于0,但有各自的变化特征,反映出Ⅰ类、Ⅱ类过程的形成机制,Ⅰ类过程是由于中低层楔状冷空气的增强,本地大气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性增加,从而导致垂直涡度的显著性发展;Ⅱ类过程是由于暖湿空气的增强,本地大气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性增加,从而导致垂直涡度的显著性发展。
- 陈健武田青
- 关键词:温度层结湿位涡
- 2005年6月27日皖江流域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 2006年
- 利用高空观测气象资料和T213分析资料对2005年6月27日皖江流域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和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西风带低槽东移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北抬,冷暖空气在皖江流域汇合;高、低空急流分别在章丘和安庆附近;从印度洋北部经南海到皖江流域为水汽输送带;中低层处于对流性不稳定状态。特大暴雨就是在上述有利天气形势下产生的。
- 吴有训陈晓红方四清程雪生陈健武王霞
- 关键词:皖江流域暴雨
- 运用T639细网格资料分析皖江流域一次连续暴雨过程
- 2014年7月4日和5日皖江流域出现了连续暴雨过程,这次暴雨过程是2014年入梅后最强的一次暴雨过程。降雨集中在7月4日08时到7月5日20时,皖江流域的西部过程雨量最大,岳西、桐城、潜山、怀宁和安庆过程雨量都在200m...
- 陈健武
- 关键词:暴雨水汽条件雨量预报
- 基于Fisher准则的两组判别分析方法在夏季降水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根据1959—2004年(12月到次年3月)逐月大气环流特征量资料,运用基于F isher准则的两组判别分析方法,预报安徽宣城夏季降水量.结果表明,历史拟合率高,在预报业务中具有实用价值.
- 吴有训方四清陈健武
- 关键词:FISHER准则夏季降水
- 基于Fisher准则的两组判别分析方法在夏季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 根据1959—2004年(12月到次年3月)逐月大气环流特征量资料,运用基于Fisher准则的两组判别分析方法,预报安徽宣城夏季降水量。结果表明,历史拟合率高,在预报业务中具有实用价值。
- 吴有训方四清陈健武
- 关键词:FISHER准则降水量大气环流
- 文献传递
- 2013年7月6日安徽省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2013年7月6日安徽省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方法]运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资料,对2013年7月6日安徽省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西风带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和副高西北侧西南暖湿气流在皖江一带交汇造成了这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西南低空急流的增强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热力条件,暴雨区上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重叠,垂直上升运动深厚;暴雨区低层位于正涡度区、θse场的高能区、散度负值辐合中心及水汽通量散度负值水汽辐合中心附近;数值模式WRF V3.4输出产品模拟强降雨时段850 hPa风场,有β中尺度低涡系统先在皖西南地区形成并沿切变线东移;β中尺度低涡系统影响时,回波呈团状,结构紧密,反射率因子一般30~35 dBz,回波顶高6~8 km,团状回波内有多个强度45~50 dBz、顶高12 km的强中心。[结论]该研究为暴雨的预报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 陈健武
- 关键词:暴雨物理量场雷达回波
- 基于Fisher准则的两组判别分析方法在夏季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 根据1959—2004年(12月到次年3月)逐月大气环流特征量资料,运用基于Fisher准则的两组判别分析方法,预报安徽宣城夏季降水量。结果表明,历史拟合率高,在预报业务中具有实用价值。
- 吴有训方四清陈健武
- 关键词:FISHER准则夏季降水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