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珊珊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宫颈
  • 6篇乳头
  • 6篇瘤病毒
  • 5篇电热圈环切术
  • 5篇宫颈电热圈环...
  • 4篇治疗后随访
  • 4篇人乳
  • 4篇上皮
  • 4篇上皮内
  • 4篇上皮内瘤
  • 4篇随访
  • 4篇皮内
  • 4篇危型
  • 4篇细胞
  • 4篇内瘤
  • 4篇LEEP
  • 3篇液基细胞学
  • 3篇人乳头瘤
  • 3篇人乳头瘤病毒
  • 3篇乳头瘤

机构

  • 11篇太仓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3篇黄珊珊
  • 7篇徐凤娟
  • 2篇李响
  • 2篇李爱琴
  • 2篇余婷婷
  • 1篇郭红玲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西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373例CINⅡ-Ⅲ行LEEP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HPV分型检测在高级别CIN行LEEP治疗后预测病变残留或复发的价值。方法:373例CINⅡ-Ⅲ患者行LEEP治疗后第6、12、24个月均检测HPV分型、HPV-DNA和TCT,根据结果或有可疑病变行宫颈病理活...
黄珊珊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电热圈环切术
腹腔镜诊治78例宫角妊娠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宫角妊娠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诊治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宫角及间质部妊娠患者行腹腔镜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74.36%(58/78),腹腔镜诊断符合率100%。7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3例术后出现持续性异位妊娠,其治疗有效率为96.15%。腹腔镜治疗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低的效果。结论腹腔镜在宫角妊娠及间质部妊娠的诊治中具有准确率高,微创效优的特点。
黄珊珊
关键词:宫角妊娠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腹腔镜
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分析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的方法 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操作简便安全,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黄珊珊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米非司酮临床疗效
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LEEP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373例CINⅡ~Ⅲ级患者行LEEP治疗后第6、12、24个月均进行HPV分型、HPV-DNA检测和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根据结果或有可疑病变者行宫颈病理活检,比较各年龄组患者术前HPV亚型感染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的HPV消除情况。结果 373例患者术前HPV感染率为95.44%;其中高危HPV感染率为91.42%,低危HPV感染率为1.88%;单一HPV亚型感染率为54.16%,双重或多重HPV亚型感染率为61.13%,多重感染最多可达4重感染。检出率排名前5位的亚型是HPV16、HPV58、HPV52、HPV18、HPV33,HPV16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亚型,并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均居第1位(P〈0.05);低危型HPV以HPV11亚型最多见。在宫颈LEEP治疗后第6、12、24个月,HPV-DNA总转阴率分别为70.79%、81.46%和89.04%,HPV16/18亚型转阴率分别为75.65%、86.01%和93.26%,随着时间的延长,转阴率均明显升高(P〈0.05);但≥50岁组患者中,术后6和12个月的HPV16/18亚型转阴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的延长,转阴率无明显变化(P〉0.05)。各年龄组术后6个月HP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和24个月HPV-DNA转阴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的年轻患者有更高的转阴率(P〈0.05)。各年龄组术后不同随访时间HPV16/18亚型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年轻患者有更高的转阴率(P〈0.05)。结论 HPV在CINⅡ~Ⅲ患者中的感染率较高,尤其是HPV16亚型。术后第6个月HPV分型检测是LEEP治疗后监测疾病转归的一种较好方法。对年龄较大,术后HPV16亚型持续感染的患者应密切长时间随访。
徐凤娟黄珊珊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电热圈环切术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24个月内复发与术后6个月HPV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后24个月内复发与术后6个月HPV感染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373例CINⅡ~Ⅲ的HSIL患者行LEEP治疗24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术后6个月HPV-DNA定性检测结果、HPV分型与术后24个月内复发的关系。结果随访24个月,373例患者中24例(6.43%)复发,病理分期CINⅠ级10例、CINⅡ~Ⅲ级14例。术后第6个月HPV-DNA阳性109例,阴性264例;高危型HPV(HPV16/18)感染47例、非高危型HPV感染326例。术后6个月HPV-DNA阳性、阴性者术后24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17.4%(19/109)、1.9%(5/264),术后6个月HPV-DNA阳性者术后24个月内复发率高于HPVDNA阴性者(OR为10.94,95%CI为3.97~30.14,P<0.05)。术后6个月高危、非高危HPV感染者术后24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17.0%(8/47)、4.9%(16/326),术后6个月高危型HPV感染者术后24个月内复发率高于非高危型HPV感染者(OR为3.97,95%CI为1.60~9.89,P<0.05)。结论 HSIL患者LEEP术后24个月内复发与术后6个月HPV感染情况有关。术后6个月HPV-DNA阳性及感染高危型HPV(16/18型)者术后24个月内容易复发。
黄珊珊徐凤娟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电热圈环切术人乳头瘤病毒
高危型HPV检测在不典型鳞状细胞分级诊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HR-HPV在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寻求ASCUS患者的最佳处理方案.方法 对470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联合进行HR-HPV DNA检测及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470例ASCUS中包含各种宫颈病变:炎症/湿疣69.15% (325/470);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29.57%(139/470);宫颈浸润癌1.28%(6/470).宫颈病理检测阳性率为30.85%(≥CIN Ⅰ,145/470).470例ASCUS中,HR-HPV感染阳性率为50.43%(237/470).HR-HPV阳性组≥CIN Ⅰ的检出率为55.27%(131/237),≥CINⅡ的检出率为36.71%(87/237);HR-HPV阴性组≥CIN Ⅰ的检出率为6.01%(14/233),≥CINⅡ的检出率为1.29% (3/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HPV阳性组发生≥CIN Ⅰ和浸润癌的风险是阴性组的19.332倍(95%CI=10.632~35.152),发生≥CINⅡ和浸润癌的风险是阴性组的44.467倍(95% CI=13.812~ 143.152).HR-HPV检测≥CIN Ⅰ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4%、67.38%、61.60%、93.99%,而检测≥CINⅡ的指标分别为96.67%、60.53%、36.71%、98.71%.结论 ASCUS患者包含部分高级别病变甚至宫颈癌,并存在相当比例的HPV感染,HR-HPV检测对ASCUS患者的临床处理具有科学分级诊疗的作用.
徐凤娟黄珊珊程雪菊李爱琴
关键词:鳞状细胞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DNA探针
一种阴道冷敷栓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阴道冷敷栓剂,包括曲板,所述曲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一端固定连接有铝管,所述铝管的端面与曲板的侧面相贴合,所述曲板的凹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硅胶垫,所述连接管的内壁过盈配合有塞体。该阴道...
黄珊珊成雁李响余婷婷
文献传递
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联合第2代杂交捕获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技术联合第2代杂交捕获乳头状瘤病毒DNA(HCⅡ-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进行筛查的女性,均行TCT、HCⅡ-HPV检测及阴道镜下病理检查,分析TCT、HCⅡ-HPV检测方法与病理结果的符合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CT、HCⅡ-HPV及两者联合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TCT检测中仅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鳞状上皮癌与对应的病理分级符合率均高(100%),HCⅡ-HPV仅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原位癌两个病理分级的阳性符合率较高(80%以上),但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各项分级的阳性符合率均较高,均达90%以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且高于单一检测方法。结论 TCT和HCⅡ-HPV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增加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程雪菊徐凤娟黄珊珊
关键词:癌前病变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分璎检测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行LEEP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HPV分型检测在高级别CIN行LEEP治疗后监测疾病转归的价值.方法:373例CINⅡ-Ⅲ患者行LEEP治疗后第6、12、24个月均检测HPV分型、HPV-DNA和TCT,根据结果或有可疑病变行宫颈病理活检,比...
徐凤娟黄珊珊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电热圈环切术
常见易混淆子宫疾病编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对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子宫内膜间质异位,子宫内膜增生等疾病准确编码。方法讨论易混淆疾病的诊断名称及别称,病理表现及相应的ICD编码。结果 子宫腺肌瘤(N80. 0)与子宫腺肌瘤(D26.1)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疾病编码中应重点区分,前者分类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中,后者分类于子宫的良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N80. 0),是指子宫的子宫内膜异位,而子宫内膜异位症(N80. 9),是指未特指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应注意根据异位部位具体编码。间质性子宫内膜异位不应归类于N80,ICD第二版中归类于D39. 0(M8930/1),现ICD-O已更新于M8930/3。结论 编码过程中应仔细阅读病案,对于易混淆疾病,应区分疾病性质,临床表现及分型,应格外注意临床诊断名称的相似性及诊断的别称,根据ICD疾病编码的分类轴心,正确编码。
李美芳黄珊珊吴强山
关键词:ICD-10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子宫腺肌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