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白血
  • 23篇白血病
  • 13篇细胞
  • 13篇急性
  • 10篇急性白血
  • 10篇急性白血病
  • 7篇白血病患者
  • 6篇急性白血病患...
  • 5篇血小板
  • 5篇血小板减少
  • 5篇血小板减少性...
  • 5篇血液
  • 5篇氧合
  • 5篇氧合酶
  • 5篇紫癜
  • 5篇粒细胞
  • 5篇疗效
  • 5篇环氧合酶
  • 5篇环氧合酶-2
  • 5篇骨髓

机构

  • 30篇陕西省安康市...

作者

  • 51篇朱卫民
  • 38篇田培军
  • 29篇王晓军
  • 14篇叶荫棠
  • 12篇邓蕾
  • 10篇陈士军
  • 8篇陈芳
  • 7篇吴双有
  • 6篇闫小英
  • 4篇宦敏
  • 4篇陈世军
  • 4篇阎晓英
  • 4篇陈士军
  • 3篇田陪军
  • 3篇周雪
  • 2篇阎小英
  • 1篇韩玉翠
  • 1篇曹强
  • 1篇梅礼军
  • 1篇赵子龙

传媒

  • 6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新医学
  • 3篇包头医学院学...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长治医学院学...
  • 2篇泸州医学院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6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AG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HAG方案在治疗高危骨髓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5例骨高危髓异常综合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HAG方案:阿糖胞苷(Ara-C)10 mg·m-2·d-1、高三尖杉酯碱(HHT)1 mg·m-2·d-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μg·m-2·d)]和对照组(45例、HA方案),治疗两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6例(40%),部分缓解13例(32.5%),经血液学检查有效6例(15%),无效5例(12.5%)、对照组全缓解8例(17.8%),部分缓解13例(28.9%),经血液学检查有效5例(11.1%),无效19例(42.2%);观察组出现骨髓抑制28例,对照组出现骨髓抑制33例,两组均不同程度出现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HAG方案治疗MDS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邓蕾田培军朱卫民
关键词: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临床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为明显的疗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陈士军朱卫民
关键词:药物疗法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朱卫民田培军陈世军邓蕾叶荫棠
COX-2、bFGF及TGFβ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检测不同分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血清环氧合酶-2(serum cyclooxygenase-2,COX-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及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变化,并探讨其在CML的诊治及预后判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在安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0例初诊患者(其中慢性期30例,加速期10例,急变期10例)为研究对象,以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COX-2、b FGF及TGFβ1水平,并对CM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结果:初诊时,CML组患者的血清COX-2及b FGF含量显著升高,而TGFβ1含量明显减低(P<0.001)。CML组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血清b FGF及COX-2水平较慢性期患者均明显增高,而TGFβ1水平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时,血清b FGF及COX-2含量明显下降,而TGFβ1含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到缓解时,血清b FGF、COX-2及TGFβ1水平与CR组比较差异显著(均为P<0.001)。CM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清b FGF、VEGF水平与TGFβ1呈负相关(分别为r=-0.330,P=0.020;r=-0.632,P<0.001)。结论 :CML患者初诊时COX-2及b FGF高表达,TGFβ1低表达,经过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达到CR时,血清这些因子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提示C ML的发生、发展与这些因子密切相关。因此,动态监测CML患者血清COX-2、b FGF及TGFβ1水平,可作为CML病情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王晓军茹甫毅吴双有朱卫民田培军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皮肤紫癜 黄疸 意识障碍——思考病例(113)讨论部分
2003年
朱卫民田培军阎晓英叶荫棠
关键词:皮肤紫癜黄疸思考病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vWF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vWF水平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vWF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治疗缓解组血vWF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vWF水平变化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关系,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辅助诊断及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之一。
王晓军朱卫民田培军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浆VW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Hcy、AT-Ⅲ及vWF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不同发展阶段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探讨这些活性物质在A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AL患者40例,正常对照30例。测定其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并对A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原始加幼稚细胞比例。结果:AL组初诊时血浆vWF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组初诊时血浆AT-III含量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初诊时血浆Hcy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时,血浆Hcy、AT-Ⅲ及vWF含量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未达到缓解[包括部分缓解(PR)和未缓解(NR)]时,上述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浆vWF及Hcy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P<0.001和P<0.01),而AT-Ⅲ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r=-0.622)。结论:动态监测AL患者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可作为白血病病情进展、疗效过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王晓军朱卫民田培军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老年白血病21例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2006年首诊误诊的21例老年白血病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白血病早期临床特点不典型,且误诊率高,本文误诊率为36.8%。结论:老年白血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误诊与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常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就诊及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有关。
田培军朱卫民邓蕾陈士军王晓军闫小英杨景
关键词:白血病老年人误诊冠状动脉疾病
P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集安康市中心医院MM患者16例,均给予PD方案为一线治疗:硼替佐米1.3mg/m2,静脉注射,第l、4、8、1l天;地塞米松20mg/d,静脉滴注,第1~4,8~11天。每3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接受1~6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其中完全缓解(CR)9例(5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例(6%),部分缓解(PR)3例(19%),轻微反应(MR)2例(13%),疾病稳定(SD)1例(6%)。可见初始疗效的中位时间为3(1~5)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其中便秘6例(38%),恶心、呕吐3例(19%);其次为血液学改变,血小板减少5例(31%);另外,周围神经病变6例(38%),乏力3例(19%);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PD方案治疗初治MM患者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且大多可逆,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王晓军朱卫民田培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初治
妊娠合并白血病2例被引量:2
2002年
朱卫民田培军阎小英叶荫棠
关键词:妊娠合并症白血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