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勇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植硅体
  • 1篇农业
  • 1篇农业起源
  • 1篇作物
  • 1篇古环境
  • 1篇旱作
  • 1篇旱作农业
  • 1篇表土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吕厚远
  • 2篇葛勇
  • 1篇张健平

传媒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表土植硅体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8年
植硅体作为微体古生物学新的分支门类,具有颗粒小、产量高、分布广、抗风化、分类意义明确和原生化学元素封闭(包裹)能力强等特点,逐渐成为地质学、考古学和植物分类学等学科研究的有效手段.分析现代表土植硅体组合、植硅体包裹体成分与植被类型、气候环境的关系,是进行古生态反演、古气候定量化重建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基础.近30年来,不同国家的学者对各国表土植硅体分布做了大量基础工作,重点在以下四方面.(1)形态学研究:现代表土中已鉴定出的植硅体形态约260类,其中禾本科植硅体约110类,蕨类、木本和其他被子植物植硅体约50类,其余约100类植硅体的亲缘植物仍在研究中.(2)表土植硅体与植被的关系:初步分析了全球典型地区森林、草原等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土植硅体组合的特征,为利用植硅体分析恢复不同时、空尺度的古生态、古植被变化奠定了基础.(3)表土植硅体与气候的关系: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植硅体组合与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海拔等气候环境因子的定量-半定量关系,并进行古气候参数定量重建.(4)表土植硅体元素分析:在土壤植硅体封存碳(Phyt OC)潜力估算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表土植硅体的研究在为解决地球科学、考古学等许多领域的具体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越来越多成功的案例,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并针对表土植硅体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潜力进行了分析.
温昌辉吕厚远左昕昕葛勇
关键词:表土植硅体古环境
粟类作物稃片植硅体形态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1
2019年
中国是粟、黍的起源地,但受植物遗存保存状况及研究方法的限制,对粟类旱作农业起源与驯化的时间、地点、种类、过程等的认识仍然存在不同观点。植硅体分析为准确鉴定粟、黍及其野生祖本和亲缘物种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针对粟、黍种子稃片植硅体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获得以下认识:1)进一步明确了稃片表皮长细胞植硅体的形态特征、大小、数量是鉴定考古文化堆积中粟、黍及其野生祖本和亲缘野生物种的可靠指标;2)通过对比我国北方常见的狗尾草属稃片植硅体,发现了ΩⅢ型仅发育于粟和青狗尾草的稃片中部,且其大小与狗尾草属野生植物差异显著;3)分析和说明了稃片植硅体鉴定流程和方法、重点强调了稃片Ω/η类型的鉴定特征和应用范围,以及植硅体统计量等关键问题;4)讨论了粟类稃片植硅体产量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以及植硅体埋藏学问题,最后对深化粟类植硅体形态学研究提出了初步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与讨论,能够使植硅体分析方法在粟类作物起源和传播的研究中得到更准确、更广泛的应用。
张健平吕厚远吕厚远邵孔兰
关键词:旱作农业农业起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