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浩祥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引流
  • 2篇转移瘤
  • 2篇伽玛刀
  • 2篇伽玛刀治疗
  • 2篇囊性
  • 2篇囊性脑转移瘤
  • 2篇脑转移
  • 2篇脑转移瘤
  • 2篇穿刺
  • 2篇穿刺引流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假瘤
  • 1篇引流术
  • 1篇手术
  • 1篇左侧

机构

  • 4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5篇徐浩祥
  • 4篇魏孟广
  • 4篇张文彬
  • 2篇董俊强
  • 1篇薛德友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使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检测血常规时的结果,探讨EDTA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6月21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发现的1例EDTA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EDTA抗凝剂检测其血常规,用枸橼酸钠抗凝剂进行复查,比较分析血小板计数(PLT)结果的差异。结果使用EDTA抗凝剂检测血常规时,患者的PLT数值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再次检测时,患者的PLT数值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结论 EDTA抗凝剂可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建议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剂进行血液检测或者采用手工方式进行计数。
徐浩祥魏孟广张文彬
关键词:EDTA假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结合γ-刀治疗囊性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背景随着检查和治疗手段的进步,各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脑转移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颅内最常见的肿瘤。脑转移瘤中实体性较多,部分脑转移瘤由于瘤内出血及坏死形成囊性转移瘤。由于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和...
徐浩祥
关键词:脑转移瘤囊性穿刺引流伽玛刀治疗
文献传递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结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脑转移瘤被引量:5
2016年
脑转移瘤的发生率为20%~40%[1],实性脑转移瘤多见,囊性脑转移瘤较为少见[2]。由于影像学技术和治疗水平的提高,颅外恶性肿瘤生存期延长,脑转移发生率正逐步上升,未治疗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1个月[3]。手术、放射外科、全脑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目前仍无关于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方法。
徐浩祥魏孟广张文彬
关键词:囊性脑转移瘤穿刺引流术伽玛刀立体定向技术
左额叶炎性假瘤1例
2017年
女,67岁,因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精神差、反应迟钝1周入院。当地医院头颅CT平扫及MRI平扫考虑左额叶占位性病变。入院后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体征。入院后头颅MRIT1WI呈低信号(图1A),T2WI呈高信号(图1B);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图1C)。血清免疫全项、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未见异常;脑脊液IgA、IgG偏高,IgM正常。在局麻下行左侧额叶病变立体定向下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考虑脱髓鞘假瘤(图1F)。激素等对症治疗后,复查头颅MRI平扫及强化示病灶明显缩小(图1D、1E)。
周琛海魏孟广董俊强徐浩祥张文彬
关键词:炎性假瘤额叶
左侧颅眶沟通性血管瘤1例
2018年
女,35岁,因头痛、恶心、呕吐3年并左眼突出半年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左眼球突出,视力0.1,左视野向心缩小,左眼可闻及血管性杂音.头颅MRI示左眼眶内与颅内沟通占位,T1WI呈等信号(图1A),T2WI及T2FlAIR呈高信号(图1B、1C);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D).超声示左眼眶内可见一前后径约10.8mm的病变区。
周琛海魏孟广薛德友董俊强徐浩祥张文彬
关键词:颅眶沟通瘤血管瘤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