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应鹏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建筑
  • 2篇建筑师
  • 2篇附属
  • 1篇修辞
  • 1篇遗忘
  • 1篇艺术化生存
  • 1篇应试
  • 1篇应试教育
  • 1篇日常性
  • 1篇社会底层
  • 1篇视觉
  • 1篇视觉形式
  • 1篇试教
  • 1篇舒尔
  • 1篇舒尔茨
  • 1篇专访
  • 1篇装饰
  • 1篇总部
  • 1篇总部大楼
  • 1篇文征明

机构

  • 11篇苏州九城都市...
  • 3篇东南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作者

  • 11篇张应鹏
  • 1篇张应鹏
  • 1篇李立
  • 1篇张承

传媒

  • 4篇建筑实践
  • 2篇新建筑
  • 1篇缤纷
  • 1篇建筑学报
  • 1篇室内设计与装...
  • 1篇时代建筑
  • 1篇建筑创作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修辞·空间被引量:1
2005年
之所以用“修辞”,而不是“修饰”或者更为常规的“装饰”来描述这种面对空间的行为,是意在强化一种以空间为文本的创作意识。“装饰”强调的是空间的物质实体,而“修辞”着意空间的本真内涵。修辞体现的是空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有无限能指的可能性,以及空间作为语言本身成为一个精神的在场。
张莉张应鹏
关键词:修辞装饰间作
专访张应鹏:遗忘空间,还生活以本真
2020年
让屋顶重新回到城市中,回到日常生活里AC:在当下的建筑设计中,对屋顶的关注似乎非常少,对于“第五立面”的讨论也久久未有定论。您所提出的“屋顶上的城市”这一课题由何而来?在过程中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张应鹏:首先要纠正一个概念,我不认为“屋顶”或者这次的课题是在讨论“第五立面”,立面只是一个视觉形式,它关心的是开窗的形式、材料的形式以及图形的比例尺度,而不指向与人的行为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屋顶上的城市”是一个更宏大的理想,是未来城市生活的一种新状态,它甚至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屋顶景观绿化。
张应鹏
关键词:景观绿化视觉形式
张应鹏:“静”中寻“境”
2015年
Q:您对古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解吗?最喜欢哪种生活方式?您认为今天应该提倡的生活方式有哪些?A:只是书面上的一些简单的了解。生活方式分为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两方面。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喝茶仅仅是为了解渴。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张应鹏
关键词:库哈斯总部大楼社会底层
艺术化生存被引量:1
2007年
主张在艺术的高度上实现工程师与建筑师真正的等位并置,认为工程师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境界上和建筑师在解决空间问题的境界上可以共同实现艺术化生存。在具体的设计思想中,提出非功能空间的意义,指出非功能空间应具有结构学上、建筑学上和哲学上的三层含义。非功能空间往往不承载主体空间功能,也因此更能在不被关注处自在地游戏。非功能空间在形态、功能上的不确定性赋予建筑本身的是无限的可能性和不可预期性。
张应鹏
关键词:艺术化生存建筑师
围而不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湖州鹤和小学设计被引量:5
2019年
围而不合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湖州鹤和小学(以下简称鹤和小学,图1)在形式与功能上的主要特点,也是鹤和小学在行为组织上的空间策略;是对当下应试教育的反思和批判,更是一次空间陪伴成长的努力与实践。1形式定义功能建筑共4层,立面三段式。三至四层是严谨围合的整体,作为学校主要的教学空间。
张应鹏张应鹏董霄霜
关键词:应试教育
场所精神下的空间重构——南京金陵中学附属学校设计
2024年
诺伯尔·舒尔茨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指出,场所是一个整体,包括具体物质的本质、形态、色彩、质感等具体形式[1]。场所本身是有特征性的物理性的空间,而赋予使用者方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场所精神的价值所在[2]。场所精神对于人的心理。
钱舟黄志强张应鹏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方向感归属感舒尔茨
费孝通江村纪念馆
2019年
李立张承张应鹏
建筑师的责任
2004年
张应鹏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文化建筑设计建筑功能
苏州相城基督教堂
2019年
张应鹏王凡董霄霜
关键词:基督教堂
走向日常的纪念 苏州相城区孙武、文征明纪念公园被引量:5
2018年
苏州相城区孙武、文征明纪念公园在保护和改造现存孙武、文征明墓地的基础上,整合了展览、办公、休闲等功能,是一个多功能的城市公园。该项目是建筑师继梁希纪念馆之后对纪念性建筑的又一次创新突破,实现了纪念性和日常性的相互渗透与有机统一。
王凡王苏嘉张应鹏
关键词:文征明纪念性建筑日常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