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
- 作品数:1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苏钢3号高炉炉役后期的生产实践
- 2000年
- 苏钢3号高炉始建于1970年。当时炉容为84m^3,现在炉容为94m^3,是该炉的第4代炉役,于1990年1月13日经过扩容大修后投产的,至今连续运行已超过10年,目前尚在服役之中,属于炉役后期。
- 刘昕庄永祥潘北生
- 关键词:高炉长寿炉役后期高炉生产烧结矿休风率
- 苏钢5号高炉大渣量条件下的强化冶炼
- 1998年
- 苏钢从1997年6月开始在5号高炉(140m^3)开展了在现有含铁炉料和大渣量(600kg/t)条件下获得高产高效和稳产、长效的攻关试验。通过不断改善原燃料质量,采取强化冶炼综合措施,实现经济运行,打破传统观念,贯彻多风口、高风速、高动能方针与大喷吹、富氧、高风温相结合,获得了利用系数2.6~2.7、混合煤气CO_2l6.5%~17.2%、焦比520~530kg/t、煤比大于100kg/t、成本930~940元/t铁的先进指标。
- 李定聪吴敏民刘昕葛永业张益民
- 关键词:强化冶炼高炉高炉操作
- 苏钢5号高炉大修开炉实践被引量:1
- 1998年
- 1 概述 苏钢5号高炉(140m^3)第一代炉役于1994年5月10日开炉,该高炉有风口10个,渣、铁口各1个,配有400m^3/min的风机,双料车上料,炉前采用了全液压矮泥炮。由于在设计、制作及施工等方面存在问题。
- 王建良刘昕吴敏民葛永业潘北生
- 关键词:高炉炼铁开炉
- 苏钢高炉长寿技术进步和发展
- 高炉生产从80年代开始,积极贯彻长寿技术方针,获得了很好效果,一代比一代高炉寿命延长,产铁增加。1998年停炉的4号高炉,炉龄达10年又10个月,产铁8385t/m<'3>,创国内中、小高炉先进水平。
- 刘昕朱荣海李定聪洪卫
- 关键词:高炉长寿技术炉龄
- 苏钢4~#高炉炼铁技术的改进
- 2004年
- 苏钢4~#高炉通过改善原料、燃料条件,加强技术进步和优化高炉操作,实现了长期稳产、高产、优质和低耗。高炉月平均冶炼强度达到了1.834 t/(m^3·d)和利用系数达到了3.40 t/(m^3·d),降低了成本,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
- 李林祥刘昕张卫东
- 关键词: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冶炼强度
- 苏钢高炉低渣量生产操作实践被引量:1
- 2003年
- 随着精料水平提高,苏钢高炉渣量由650 kg/t降至300~350 kg/t,利用系数达到3.2~3.5,炉况顺行。针对低渣量操作特点,摸索了一套操作和调节方法,使其充分发挥低渣量操作的优势。
- 刘昕吴敏民周龙池张益民李定聪
- 关键词:高炉精料炼铁
- 烧结全过程控制与烧结矿冶金性能的改善被引量:2
- 2003年
- 烧结矿的冶金性能包括机械强度、还原性和热稳定性等项指标,而影响这些指标的因素种类繁多,错综复杂。文章介绍了苏钢通过加强对烧结全过程的控制,改善烧结矿冶金性能的方法和效果。
- 刘昕洪卫朱祖良张翎
- 关键词:烧结机过程控制冶金性能烧结矿冶金性能
- 苏钢高炉开炉技术演进和提高
- 1999年
- 本文根据苏钢26次开炉的经历,系统总结和分析高炉烘炉、配料、开炉方法、装炉、送风点火操作等演进和提高过程以及技术改进。同时分析了开炉料在炉内工作的特点和对开炉料的特殊要求,炉料在炉内形成软融带结构的作用,可供今后生产和开炉借鉴。
- 李定聪潘北生葛永业刘昕
- 关键词:高炉开炉烘炉配料软融带
- 苏钢烧结增产增效的生产实践
- 2001年
- 通过提高烧结矿含铁品位,高碱度低温烧结和原料层烧结等技术措施,苏钢烧结实现增产增效双丰收。
- 朱荣海刘昕葛永业程树铭张翎
- 苏钢高炉长寿技术进步和发展
- 苏钢高炉生产从80年代开始,积极贯彻长寿技术方针,获得了很好效果,一代比一代高炉寿命延长,产铁增加。1998年停炉的4号高炉,炉龄达10年又10个月,产铁8385t/m<''3>,创国内中、小高炉先进水平。
- 刘昕朱荣海李定聪洪卫
- 关键词:高炉长寿技术炉龄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