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权伟

作品数:22 被引量:144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小鼠
  • 4篇抑郁
  • 4篇用药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药物
  • 3篇抑郁症
  • 3篇脂质体
  • 3篇体外
  • 3篇体外透皮
  • 3篇透皮
  • 3篇焦虑
  • 3篇柴胡
  • 2篇药品
  • 2篇药品不良反应
  • 2篇乙醇脂质体
  • 2篇抑郁样
  • 2篇抑郁样行为
  • 2篇皂苷
  • 2篇舒肝解郁胶囊

机构

  • 22篇西安市精神卫...
  • 5篇空军军医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安医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陕西省血液中...
  • 1篇铜川矿务局中...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22篇权伟
  • 8篇张晓红
  • 6篇王慧
  • 6篇张燕
  • 4篇戴尊孝
  • 4篇阎得胜
  • 3篇张辉
  • 3篇刘飞虎
  • 3篇杨苗苗
  • 2篇贾晓妮
  • 2篇肖凡
  • 2篇张曼
  • 2篇陈建波
  • 2篇王娜
  • 1篇钟意娟
  • 1篇支媗
  • 1篇苏艳丽
  • 1篇师建国
  • 1篇岳丹萍
  • 1篇徐堂辉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胡皂苷D对慢性应激诱导小鼠焦虑症的影响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对慢性应激诱导焦虑模型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雄性ICR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组、慢性应激组、氟西汀组(20 mg/kg)、柴胡皂苷D低剂量组(20 mg/kg)和柴胡皂苷D高剂量组(40 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予慢性应激诱导小鼠建立焦虑症模型。通过蔗糖偏好实验、旷场试验、强迫游泳试验和悬尾试验检测小鼠行为学。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IL-6、IL-β、TNF-α;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海马组织RIP140、p-NF-κB-p65、p-IκBα、p-IKKα和p-IKKβ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RIP140蛋白表达。结果:柴胡皂苷D低剂量组、柴胡皂苷D高剂量组均能改善焦虑症模型小鼠行为学,并能降低血清IL-6、IL-β和TNF-α水平。柴胡皂苷D低剂量组、柴胡皂苷D高剂量组可降低小鼠海马组织RIP140、p-NF-κB-p65、p-IκBα、p-IKKα和p-IKKβ蛋白的表达。结论:柴胡皂苷D可以缓解慢性应激焦虑模型小鼠症状,其机制与调控RIP140/NF-κB信号通路相关。
陈燕伟马善波权伟张蕊
关键词:柴胡柴胡皂苷D慢性应激焦虑症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7
2021年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我院”)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上报的897例发生ADR患者的报表,其中775例发生了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ADR,将其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药品品种、累及系统或器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75例患者发生ADR共涉及16个药物品规,其中ADR发生率排在前10位的药品是奥氮平片、富马酸喹硫平片、氨磺必利片、氯氮平片、利培酮片、利培酮分散片、氟哌啶醇注射液、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盐酸齐拉西酮胶囊、盐酸齐拉西酮片。累及系统或器官以神经系统最多,共221例次(26.53%),其次是心血管系统,共202例次(24.25%)。另外,用药后15 d内的发生ADR的患者占52.38%。结论我院上报的抗精神病药物ADR的类型、比例与药品管理部门重点要求相一致,各个时期均可发生ADR,需要注意ADR发生率较高药物,尤其在用药后15 d内应注意监测并进行实验室检查。
邵青张晓红权伟戴尊孝刘飞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合理用药
药物结合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抑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不同程度抑郁状态的7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5周综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评分,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压,分析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生活满意度以及血压的影响。结果:治疗5周后,干预组HAMD评分由(24.14±8.08)分下降至(12.91±4.2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SWLS评分由(15.88±4.27)分提高到(26.15±2.9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干预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21.08±14.38)mm Hg和(12.88±8.77)mm Hg,对照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2.42±8.92)mm Hg和(2.31±8.17)mm Hg,干预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能有效缓解高血压患者的抑郁情绪,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
张石磊王栋权伟
关键词:心理疗法干预性研究高血压生活满意度
儿童青少年患者使用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101例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分析使用精神药物的儿童青少年患者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方法:对本中心4年余使用精神药物儿童青少年患者中发生ADR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发生时间、ADR类型、ADR主要涉及药品、转归情况和ADR处理方法:等。结果:住院儿童青少年共3042例,共收集上报ADR报告101例,发生率为3.32%。其中男性49例(48.51%),女性52例(51.49%)。引起ADR的多为抗精神病药(74例,73.27%);ADR主要发生在用药1个月内73例(72.28%);引起较多ADR的药物有奥氮平(19.80%)、阿立哌唑(15.84%)等。101例ADR中有93例好转,5例痊愈,3例未好转。发生ADR后87.13%病例采用停药、减药或者使用其他药品缓解不良反应。结论:儿童青少年患者精神药物ADR多发生在服药1个月内,引起ADR药主要是抗精神病药,且严重ADR较少。
阎得胜闫可域权伟陈奕晨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精神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基于自噬信号探讨柴胡-郁金改善小鼠焦虑症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柴胡-郁金药对对焦虑症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5只。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后四组为慢性应激诱导小鼠焦虑症模型,氟西汀组另给予20 mg/kg氟西汀灌胃,柴胡-郁金低剂量组、柴胡-郁金高剂量组另给予100、200 mg/kg柴胡-郁金药液灌胃。观察五组小鼠的行为变化,比较其炎症反应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自噬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柴胡-郁金低剂量组、柴胡-郁金高剂量组小鼠的蔗糖偏好实验(SPT)蔗糖偏好率显著高于模型组,尾部悬挂实验(TST)静止时间及强迫游泳实验(FST)静止时间显著短于模型组,血清与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与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海马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柴胡-郁金可显著改善焦虑症小鼠的焦虑行为,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其机制与调控海马组织LC3-Ⅱ/LC3-Ⅰ的表达有关。
张颖陈琛邵奇吕茜张琳权伟
关键词:焦虑症海马组织
利培酮合并清幻灵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旷场行为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清幻灵合并利培酮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小鼠在旷场自主活动和探究行为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清幻灵合并利培酮使用对于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自主活动及探究行为的影响,为中西药物合并使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理论研究...
张燕杨春娟刘飞虎肖凡张曼权伟王慧
关键词:旷场实验精神分裂症利培酮
文献传递
妊娠期暴露氟西汀对子代小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BDNF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暴露氟西汀对子代小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孕鼠1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西汀组(fluoxetine,Flu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8只,分别于妊娠第9-18天灌胃氟西汀(10mg/kg)和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待子代小鼠成年后再按照性别和昼夜节律分为4个亚组,共8小组,即Flu-MD组、Flu-MN组、Flu-FD组、Flu-FN组、NS-MD组、NS-MN组、NS-FD组、NS-FN组,M、F分别代表雄性和雌性,D、N分别代表白天和夜间,每组8只小鼠。采用进行悬尾、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子代成年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结果(1)NS组和Flu组所产子代均未见畸形;(2)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①组间比较:Flu组子代小鼠与NS组相比,各亚组水平不动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性别):Flu组、NS组子代小鼠,亚组间雄性与雌性相比,不动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内比较(昼夜节律):Flu-MD组与Flu-MN组相比,不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悬尾实验:Flu-MD组(175.94±30.93)s,Flu-MN组(127.65±44.91)s,P〈0.05;强迫游泳实验:Flu-MD组(108.17±44.92)s,Flu-MN组(169.00±62.50)s,P〈0.05],其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海马BDNF蛋白表达,Flu组与NS组相比,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暴露于氟西汀(10mg/kg)环境下,子代未见畸形,未增加子代成年后抑郁样行为的发生,且未对海马组织中BDNF表达产生影响。
张磊乐王艳琼党永辉樊珍李恒新权伟张辉
关键词:氟西汀子代抑郁样行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小鼠
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氨磺必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氨磺必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766例氨磺必利治疗的住院患者中,619例(35.05%)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3例为严重不良反应导致住院时间延长;77例(12.44%)例为超说明书适应证使用,40例(6.46%)为超年龄用药;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药物剂量均在说明书范围内。22.25%不良反应发生在心血管系统,其次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83.52%不良反应发生在服用氨磺必利后1个月内;发生不良反应后采用减量、停药或对症治疗。结论:氨磺必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服药后1个月内,以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常见,减量、停药或对症治疗可缓解;应避免超说明书范围的用药。
阎得胜闫可域邵青权伟
关键词:氨磺必利药物不良反应
舒肝解郁胶囊合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疗效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合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50人,依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mg/次口服,1d/次。试验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mg/次口服,1d/次,同时加服舒肝解郁胶囊,2粒/次,2次/d,早晚各1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价焦虑抑郁状态程度,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为患者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并观察记录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试验组在治疗4周、6周后其SAS、SD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6周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6周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均无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合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可更好的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好。
陈建波贾晓妮权伟张晓红
关键词:舒肝解郁胶囊抑郁焦虑
甲磺酸齐拉西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9年
老年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的病症[1]。其诱发因素较多,例如自身素质、身体健康状况、环境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幻想、妄想、激越行为、行为具有攻击性等,易对自身及他人造成伤害,如何显著降低患者的暴力和伤害值是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关键[2]。
王娜权伟
关键词:老年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齐拉西酮身体健康状况激越行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