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柳

作品数:40 被引量:216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山茱萸
  • 8篇茱萸
  • 6篇细胞
  • 5篇片姜黄
  • 5篇苡仁
  • 5篇薏苡
  • 5篇薏苡仁
  • 4篇延胡索
  • 3篇饮片
  • 3篇郁金
  • 3篇人胚
  • 3篇人胚肺
  • 3篇人胚肺细胞
  • 3篇胚肺
  • 3篇胚肺细胞
  • 3篇主成分
  • 3篇主成分分析
  • 3篇莪术
  • 3篇乌药
  • 3篇鲜切

机构

  • 26篇浙江中医药大...
  • 18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南京市中医院
  • 2篇江苏省中药炮...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食品药...

作者

  • 39篇杨柳
  • 22篇杜伟锋
  • 18篇葛卫红
  • 7篇王明艳
  • 5篇岳显可
  • 5篇吴瑶
  • 5篇罗云云
  • 4篇顾超
  • 3篇尹宏
  • 3篇蔡宝昌
  • 2篇周韬
  • 2篇江励华
  • 2篇黄艳
  • 2篇俞鹏飞
  • 2篇赵青春
  • 2篇赵凤鸣
  • 2篇陆兔林
  • 2篇王智民
  • 2篇武晓群
  • 2篇王志强

传媒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成分分析、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郁金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基于成分分析、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郁金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HPLC-Q-TOF-MS/MS技术及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郁金的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利用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胃癌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绘制平台获取共有的关键作用靶点,并将信息导入Cytoscope 3.9.1软件和STRING在线分析平台,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构建郁金有效成分-核心作用靶点网络;基于核心作用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然后通过Autodock Tools1.5.6软件对有效成分-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得到郁金治疗胃癌疾病的关键有效成分。结果结合质谱分析与数据库筛选得到郁金化学成分65个,其中活性成分62个,活性成分的对应作用靶点599个,胃癌疾病靶点1813个,两者的共同交集靶点262个,对应的关键活性成分49个;经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及网络拓扑分析后,获取核心作用靶点7个,有效成分16个,核心作用靶点分别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白细胞介素-6(IL-6)、热休克蛋白HSP 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GO富集到基因功能122个,KEGG富集到基因通路71条,分析结果表明,郁金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癌症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肿瘤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和程序死亡蛋白1(PD-1)关卡通路、Th17细胞分化、叉头框蛋白O(FoxO)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来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通过分子对接验证,筛选得到郁金治疗胃癌疾�
王玉王玉刘晓华李小宁张哲雯方莹洁杨柳葛卫红杜伟锋
关键词:郁金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口服益气活血方为主保炎治疗脱出和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2024年
目的:探讨以口服益气活血方为主保炎治疗脱出和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64例LDH患者。男34例,女30例;年龄20~58岁,中位数37岁;中医辨证均为血瘀证;脱出型43例,游离型21例;牛眼征Ⅰ型25例、Ⅱ型17例、Ⅲ型22例。均采用口服益气活血方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分2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急性期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每次50 mg,每天3次。疼痛无法缓解时,口服盐酸曲马多片,每次50 mg。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不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选择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突出物体积、突出物吸收率(吸收率≥30%视为发生重吸收、吸收率≥50%视为发生明显重吸收)作为疗效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64例患者均按规定方案完成治疗,均未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4~16周,中位数10周。治疗开始后6个月,61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3例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治疗开始后6个月,本组患者JOA腰痛评分较治疗前提高[(10.73±2.76)分,(24.11±3.00)分,t=9.230,P=0.017],腰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7.30±1.09)分,(2.38±0.92)分,t=15.880,P=0.024],椎间盘突出物体积较治疗前减小[(2194.30±745.71)mm^(3)、(1083.94±721.58)mm^(3),t=8.564,P=0.000)]。49例患者(76.56%)发生重吸收,其中牛眼征Ⅰ型19例、Ⅱ型14例、Ⅲ型16例;39例患者(60.94%)发生明显重吸收,其中牛眼征Ⅰ型18例、Ⅱ型11例、Ⅲ型10例。牛眼征Ⅰ型患者突出物吸收率(61.99±31.66)%,Ⅱ型患者突出物吸收率(62.11±32.85)%,Ⅲ型患者突出物吸收率(39.89±32.01)%。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的61例患者中48例发生了重吸收,13例未发生重吸收;症状缓解不明显的3例患者中1例发生了明显重吸收,给予地塞米松、甘露�
王志强林顺朱宇俞鹏飞杨柳姜宏刘锦涛李晓春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重吸收益气活血方
淫羊藿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实验研究发现淫羊藿具有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破骨细胞内Ca2+浓度;提高破骨细胞代谢速率,并降低破骨细胞线粒体膜电势和细胞间ATP促进凋亡;抑制TNF-α的表达,促进TGF-β1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减少骨质丢失;抑制破骨细胞骨架F-actin环的构建及其调控蛋白PAK和Rho GTPases的表达,减弱破骨细胞与骨组织的锚定和在骨组织表面的附着;促进OPG基因表达,提高OPG/RANKL比值,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抑制p38、JN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影响骨吸收,并通过抑制ERK的磷酸化,降低转录因子蛋白家族NF-κB的活化而抑制破骨细胞生长;通过雌激素样作用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功能平衡,产生补肾健骨作用。作者从多个层面对淫羊藿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杨柳尹宏
关键词:淫羊藿破骨细胞骨吸收
通过GC-MS比较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乌药中挥发油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两种产地加工方法对乌药中挥发油的影响。方法:将鲜切和蒸切好的乌药饮片按照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鉴定乌药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将所得的数据整理分析后,鲜切乌药的挥发油鉴定出67种成分,蒸切乌药的挥发油鉴定出65种成分,两种挥发油共鉴定出86种成分。结论:两种产地加工方法对乌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种类有较大影响,但对主要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影响较小。
江康丽康显杰吴瑶杨柳杜伟锋葛卫红
关键词:乌药鲜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挥发油
一种延胡索筛选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延胡索筛选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不破坏新鲜延胡索的情况下,实现对新鲜延胡索的自动筛选、分档的延胡索筛选装置。它包括底架、通过水平转轴转动设置在底架上的筛筒安装架、转动设置在筛筒安装架上的筛筒、用于驱动筛...
杜伟锋吴瑶葛卫红杨柳康显杰罗云云顾超
文献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乌药叶中槲皮素、山奈酚提取工艺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确定乌药叶中槲皮素、山奈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RSM)分析法,以槲皮素、山奈酚之和为响应值绘制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优选盐酸浓度、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的最佳参数。结果:水解温度对乌药叶槲皮素、山奈酚提取率影响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4.1%,水解温度83℃,水解时间4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槲皮素含量6.97 mg·g^(-1)、山奈酚含量2.82 mg·g^(-1)。对5个产地乌药叶进行提取分析,结果其中台州天台乌药叶槲皮素、山柰酚总量和最高。结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得到了乌药叶槲皮素、山奈酚优化工艺,该工艺方便可行。
颜星星岳显可岳显可陈晓红张方坤
关键词:乌药叶槲皮素山奈酚响应面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青年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青年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2月~2017年3月,本院采用PTED治疗20~35岁的青年CLDH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统计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查CT中钙化物的去除情况等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和2年时,行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评价;术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级。结果2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6.9±37.96)min,切口长度(8.05±0.92)mm,术中出血量(31.75±5.76)mL,住院时间(4.55±0.86)d;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复查CT钙化物均被大部分或完全去除。术后3个月复查,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优良率达95%;术后2年随访各指标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治疗青年CLDH,具有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蔡鑫俞鹏飞李宇卫杨柳冯秋香戴宇祥李红卫
关键词: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载雷公藤甲素光热驱动马达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载雷公藤甲素光热驱动马达微针,以提高TG对RA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患者顺应性,同时提高经皮给药皮下局部组织药物递送效率;同时提供制备上述新型皮肤给药制剂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一种治疗类风湿...
郑杭生杨柳程碧欣周珊珊单钰君范煜航卢玉洁温乐李范珠
氧化应激在血糖波动加速GK大鼠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评价氧化应激(OS)在血糖波动加速DN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6只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持续高血糖(MS)组与血糖波动(MF)组,另选择8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NC)组。MF组每日错时腹腔注射葡萄糖及皮下注射胰岛素造成血糖波动模型,MS组每日错时腹腔注射葡萄糖造成持续高血糖模型,NC组每日错时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6周。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体征,第6周末检测全日9个时间点的血糖。麻醉处死大鼠,心脏采血,检测血肌酐(Scr)、血尿酸(SUA)、TC、TG等指标的含量;取双侧肾脏,称重,计算肾脏指数;检测肾组织与肾组织线粒体中OS水平,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MS组与MF组体重增长速度减慢,肾脏指数、Scr、SUA、TC、TG、肾组织与肾组织线粒体中MDA升高(P<0.05或P<0.01),肾组织与肾组织线粒体中SOD与GSH-Px降低(P<0.05或P<0.01),肾脏病理改变严重;与MS组相比,MF组肾脏指数、Scr、SUA、TC、肾组织与肾组织线粒体中MDA、SOD、GSH-Px等指标及肾脏病理上的变化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 OS水平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与肾组织线粒体中增强,其在血糖波动加速DN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胡雅国张利棕邓九零丁科杨柳陈芳建王小红王辉
关键词:GK大鼠血糖波动氧化应激糖尿病肾病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市售片姜黄质量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CA)对市售片姜黄饮片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30批市售片姜黄饮片指纹图谱,并对其相似度进行比较,确定共有峰;运用SPSS 19.0数据分析软件,以各共有峰峰面积为变量,进行PCA和CA分析。结果建立了市售片姜黄饮片的共有峰模式,标定了24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4个共有峰,分别为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呋喃二烯,30批片姜黄饮片的相似度为0.643~0.986。CA结果将所有批次片姜黄共分为3类,反映了30批市售片姜黄的质量特征。PCA结果筛选出累计贡献率达到83.153%的5个主成分,以它们计算所有样本的综合得分,对片姜黄饮片质量进行排序。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CA和PCA可以对片姜黄饮片的质量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
岳显可杜伟锋凌珏杨柳葛卫红陆兔林王智民
关键词:片姜黄市售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