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静
- 作品数:22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治疗青年脑梗死的疗效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两药联合治疗青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改善青年脑梗死的预后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A组:小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常规治疗,B组: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常规治疗,C组:小剂量瑞舒伐他汀钙+丁苯酞注射液,D组: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丁苯酞注射液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6个月进行NIHSS评分、BI评分及检测高敏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及后6个月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每月查肝肾功能、心肌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hs-CRP、TMT均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14 d后,NIHSS评分、hs-CRP值D组C组>B组>A组(F=4.00,P=0.008 6)。治疗6个月后比较,NIHSS评分、IMT、hs-CRP值D组C组>B组>A组(F=3.750,P=0.012 0)。A、B、C、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6.00%、6.00%、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3,P=0.851)。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丁苯肽注射液可显著改善青年脑梗死的短期及长期预后,不良反应轻微。
- 冯志霞许哲通吕志坤何妮娜张晓红王晓静岳术义郭书琴
- 关键词:青年脑梗死瑞舒伐他汀钙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2例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治疗后有无呈现END的表现,分为END组(28例)和无END组(124例)。收集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END的危险因素。结果END组糖尿病史和缺血性卒中史比例高于无END组(P<0.05);两组梗死部位、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缺血性卒中史、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32、2.542、1.854、1.679,P<0.05)。结论具有糖尿病史和缺血性卒中史及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和大动脉粥样硬化者发生END的风险更高。
- 王晓静卢波何妮娜吕志坤李国珍赵传清沈丹萍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阿替普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 血清GFAP、NPY水平与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肽Y(NPY)水平与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21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老年抑郁评分表(GDS)分析出院后6个月是患者抑郁状况,根据抑郁发生情况和程度分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变性质、病变类型的资料;检测入院时血清GFAP、NPY水平;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日常活动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GDS评分与NIHSS评分、ADL评分、血清GFAP、NPY水平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15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PSD发生率为33.95%(73/215),其中轻度抑郁39例(53.42%),中重度抑郁34例(46.58%)。PSD组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GFAP水平为(12.55±3.69)分、(24.21±6.01)μg/L,高于非PSD组[(5.77±1.73)分、(18.55±2.49)μg/L],血清NPY水平及ADL评分为(241.58±58.16)ng/mL、(46.43±10.68)分,低于非PSD组[(380.14±67.35)ng/mL、(74.79±10.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抑郁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及血清GFAP水平为(16.17±3.58)分、(26.80±6.43)μg/L,高于轻度抑郁组[(9.38±2.88)分、(21.94±3.96)μg/L],而血清NPY水平及ADL评分为(213.16±39.66)ng/mL、(41.21±9.72)分,则呈显著低于轻度抑郁组[(266.36±60.73)ng/mL、(50.97±9.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血清GFAP水平与患者G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而血清NPY水平及出院后ADL评分则与GD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GFAP水平是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NPY水平及ADL评分是GDS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是影响PSD的重要因素,同时血清GFAP、NPY水平可作为预测PSD发病及病�
- 李国珍吕志坤王晓静贾磊华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功能缺损
- 200例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头颈CTA血管情况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头颈CTA的血管情况,为青年脑梗死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根据中国缺血卒中亚类分型标准(CISS分型)分析各型所占比率,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对照,分析比较青年组及老年组头颈CTA情况。结果两组在CISS分型上有明显差异,青年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比率最高,老年组以穿支动脉疾病(PAD)为主,心源性脑栓塞(CS)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组共有357处血管狭窄或闭塞,前3个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及椎动脉开口;老年组共有466处血管狭窄或闭塞,前3个好发部位为颈内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开口及大脑中动脉。结论青年脑梗死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头颈CTA结果显示多数为颅内血管病变,大脑中动脉为最常见的好发部位。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做好二级预防。
- 冯志霞许哲通吕志坤何妮娜张晓红王晓静岳术义郭书琴
- 关键词:青年脑梗死
- 维生素E与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T-Aoc,MD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E(VE)辅助左乙拉西坦(LEV)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13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LEV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VE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电图背景活动,血浆T-Aoc、MDA水平;并评价两组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较对照组(74.6%)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脑电图指标δ、θ波频率均明显增快(P<0.05);α波频率均明显减慢(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脑电图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血浆T-Aoc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血浆T-Aoc水平有所上升、MDA水平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与对照组(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辅助LEV治疗癫痫能更有效降低发作频率,改善脑电图背景活动,平衡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且安全性高。
- 王沙沙任士卿王晓静吕志坤卢波李国珍
- 关键词:维生素E癫痫丙二醛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青年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合并高脂血症的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青年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小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常规治疗,B组行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6个月进行NIHSS评分、BI评分,检测血脂水平,每月查肝肾功能、心肌酶、血糖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及6月后两组进行比较,NIHSS评分B组均低于A组(P=0.0377,P=0.0291),BI评分B组均高于A组(P=0.0121,P=0.0238)。治疗14 d后两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比较,B组低于A组(P=0.0083,P=0.0040,P=0.0205,P=0.0185),治疗6月后两组TG、TC、LDL-C、non-HDL-C比较,B组均低于A组(P=0.0046,P=0.0008,P=0.0000,P=0.00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3,P=0.851)。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可长期应用。
- 冯志霞许哲通吕志坤何妮娜张晓红王晓静岳术义郭书琴
- 关键词:青年脑梗死瑞舒伐他汀钙血脂
- 匹伐他汀钙对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钙对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粥样斑块稳定性、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事件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70例sICA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常规治疗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匹伐他汀钙口服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患者动脉粥样斑块成分比例、斑块纤维帽厚度、斑块体积、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以及脑血管事件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IMT、坏死核心比例、纤维比例及斑块纤维帽厚度均较治疗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IMT及坏死核心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纤维比例、斑块纤维帽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段Vs、Vd、V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I值明显升高,且观察组Vs、Vd、V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异常现象,而观察组TIA或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钙治疗能明显提高sICAS患者粥样斑块稳定性,改善颅内动脉狭窄段的血流灌注,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短期内脑血管事件再发率。
- 卢波王晓静王沙沙
- 关键词:匹伐他汀钙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脑血管事件
- sICAS脑血管事件短期再发的影响因素及Hcy和hs-CRP的临床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sICAS)患者脑血管事件短期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和血清Hcy及hs-CRP对脑血管事件短期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3月某院收治的212例sI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他汀类药物及对症治疗,通过定期随访记录治疗6个月内脑血管事件再发(TIA或缺血性脑卒中)情况,以是否有脑血管事件再发为因变量,对患者一般情况、人院时狭窄部位、狭窄程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纤维帽厚度、粥样斑块稳定性、颅内动脉狭窄段血管搏动指数(PI),相关生化指标以及随访期间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绘制血清Hcy和hs-CRP预测脑血管事件短期再发的ROC曲线。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98例完成随访,6个月内脑血管事件短期再发者33例(16. 67%),其中TIA 21例(10. 61%),脑卒中12例(6. 06%),165例(83. 33%)无脑血管事件再发。脑血管事件再发患者年龄>65岁、重度狭窄、粥样斑块不稳定、未规律使用他汀类药物所占比例以及Hcy、hs-CRP水平均较无脑血管事件再发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粥样斑块不稳定、Hcy水平升高、hs-CRP水平升高是sICAS患者脑血管事件短期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规律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其保护因素。血清Hcy和hs-CRP分别以17.600μmol/L和6.351 mg/L作为临界值,预测sICAS脑血管事件短期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AUC分别为0.818、0.976、0.871、0.914和0.788、0.873、0.553、0.894。结论 sICAS患者Hcy水平升高、年龄>65岁、hs-CRP水平升高、粥样斑块不稳定是脑血管事件短期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规律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其保护因素,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脑血管事件早期监控十分必要。
- 王沙沙卢波王晓静吕志坤魏萌萌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脑血管事件HCYHS-CRP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部血管超声与分水岭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部超声检查斑块检出、颈动脉血管狭窄与分水岭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分水岭脑梗死组与非分水岭脑梗死组颈部血管超声的斑块检出率、病灶测颈动脉狭窄差别,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在两组之间及分水...
- 吕志坤唐彦冯志霞刘冬梅卢波王晓静
-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斑块颈动脉狭窄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治疗青年脑梗死疗效观察
- 冯志霞许哲通吕志坤何妮娜张晓红王晓静岳术义郭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