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方 作品数:4 被引量:3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亚低温治疗在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17年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有着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急性期通常指起病2周以内,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起病急骤,脑水肿、颅内压明显增高,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脑组织损伤。脑缺血急性期的药物治疗有限,目前,阿替普酶是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的急性期治疗药物,尽管它的应用近年来逐渐增多,但由于治疗时间窗较窄,仅适用于部分患者,而接受治疗者中仅有1/3患者效果良好,可免于致残。 冯方 王芙蓉关键词:亚低温治疗 重症 急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种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按不同营养方式分为3组: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肠外营养治疗组(PN组),肠内外联合营养治疗组(EN+PN组),每组50例。分别于住院第1、第7及第14天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甘油三酯(TG)、血红蛋白(Hb)及淋巴细胞计数(LYM)等,记录3组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EN+PN组TP、ALB、PA、Hb及LYM等指标优于EN组和PN组(均P<0.05)。而EN组与PN组比较,仅PA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第14天时,EN+PN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EN组和PN组(P<0.05),而EN组和P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第14天时,3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EN组和PN组(P<0.05),而EN组和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肠内外联合营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短期临床结局优于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而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组比较并无优势。 李姣 冯方 许峰 李悦 黄姗姗 王芙蓉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困难 营养支持 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15年 全球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患急性脑卒中,是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脑卒中现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首要问题。除此之外,脑卒中也是成年永久性残疾的常见原因,许多患者因遗留各种后遗症而限制他们的日常活动。前期研究已证实脑卒中伴吞咽困难致营养不良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问题已引起各国神经内科及重症医学医师的关注。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营养支持治疗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重要性,它不仅给患者提供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更重要的是维持细胞新陈代谢,保障机体组织、器官结构功能正常运转,从而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感染发生的几率,帮助患者渡过急性期,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最终影响其临床结局。 李姣 冯方 许峰 李悦 黄姗姗 王芙蓉关键词:重症脑卒中 营养支持 经颅磁刺激对癫痫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8年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电生理技术,最早由Baker等人于1985年开始应用。经过3 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精神科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多种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手段^([1]),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脑卒中后的运动及语言功能康复;神经病理性疼痛或者偏头痛以及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科疾病。 冯方 段圆圆 王芙蓉关键词:经颅磁刺激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癫痫 电生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