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拟“消咳贴”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寒化热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自拟“消咳贴”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寒化热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年龄1~6岁的患儿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消咳贴”或安慰剂治疗,疗程7 d。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主要、次要中医证候、体征积分,中医证候、体征总积分改变,并评价临床疗效以及是否出现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主要、次要中医证候、体征积分,中医证候、体征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52/56),显著高于对照组77.6%(4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消咳贴”可显著改善急性小儿咳嗽风寒化热证症状,临床控制率显著。
- 黄静陈安静鲁云倩王瑜
- 关键词:小儿咳嗽止咳化痰穴位贴敷
- 东莨菪碱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发脑病27例被引量:1
- 2004年
- 黄静邓静
- 关键词:婴幼儿肺炎脑病东茛菪碱并发烦躁眼部改变
- 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外周血JAK2/STAT3信号通路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外周血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VitD_(3)]、外周血CD11b、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收治的127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为病例组,随机选取132名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1,25-(OH)_(2)VitD_(3)、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免疫球蛋白(Ig)M、IgA及外周血CD11b、JAK2 mRNA、STAT3 mRNA、CD_(4)^(+)/CD_(8)^(+)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大便频率、体温、外周血CD11b、JAK2 mRNA、STAT3 mRNA及血清CRP、PCT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1,25-(OH)_(2)VitD_(3)、IgM、IgA及外周血CD_(4)^(+)/CD_(8)^(+)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儿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组后结果显示,重度组血清1,25-(OH)_(2)VitD_(3)水平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儿外周血CD11b、JAK2 mRNA、STAT3 mRNA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上述指标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血清1,25-(OH)_(2)VitD_(3)呈低表达,且其随病情加重而递减,而外周血CD11b、JAK2 mRNA、STAT3 mRNA呈高表达,且其随病情加重而递增,四指标可反映炎症病变进程及免疫功能。
- 邓静韩梅艳邓翠平王月艳陈莹莹黄静
- 关键词:CD11B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23年
-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血清CD5抗原样蛋白(CD5L)、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方法 将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2组患儿均实施常规治疗,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1~2 mg,q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颗粒治疗,5 mg,qd。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气道炎症反应[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脂质过氧化物(LPO)]、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EF)]以及血清CD5L、HMGB1水平,并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入组100例。治疗14 d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为72.00%和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血清FeNO表达水平分别为(23.51±3.02)和(15.41±1.68)ppb, ECP分别为(12.59±1.56)和(9.48±1.41)ng·L^(-1),LPO表达水平分别为(10.96±1.68)和(7.69±0.89)mmol·L^(-1),FEV1分别为(1.42±0.27)和(1.64±0.32)L,PEF分别为(3.52±0.41)和(3.89±0.56)L·s^(-1),血清CD5L表达水平分别为(175.23±22.72)和(196.45±25.38)ng·L^(-1),HMGB1表达水平分别为(6.37±0.89)和(4.41±0.62)ng·mL^(-1);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00%和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孟鲁司特钠颗粒、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可改善气道炎症反应,调节血清CD5L、HMGB1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 邓静黄静
- 关键词:布地奈德混悬液儿童支气管哮喘高迁移率族蛋白B1
- 温肾通络方佐治早中期糖尿病肾病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以温肾通络法为指导,观察自拟温肾通络方在糖尿病肾病早中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早中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调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肾通络方治疗。经治8周后,检测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后,两组患者mAlb、BUN、SCr、CCr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两组Ccr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通络方在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缓解水肿等临床症状。
- 杨欢黄静冉靖唐龙马洪癸孙景环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 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观察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江津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流感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磷酸奥司他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组均持续用药5~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咳嗽、发热、咽喉充血、鼻塞)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6.135,P=0.013)。观察组咳嗽、发热、咽喉充血、鼻塞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5~7 d后,2组CRP、TNF-α、IFN-γ低于治疗前及观察组IL-6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RP、IL-6、TNF-α、IFN-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3,P=0.305)。结论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流感可提高临床疗效,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邓静李维彬黄静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磷酸奥司他韦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安全性
- 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 d后,两组的发热、呕吐、脱水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两组的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两组的双歧杆菌菌落数均增多,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邓静黄静
-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葡萄糖酸锌炎症因子
- 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4月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进行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9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推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苯巴比妥。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预后及免疫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随访6、12个月时惊厥累积复发次数均显著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随访6、12个月时转化为癫痫患儿例数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NSE、S-100β、BND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A、IgM和IgG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D4^+较对照组高(P<0.05),CD8^+较对照组低(P<0.05),CD4^+/CD8^+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的效果确切,可降低血清NSE、S-100β、BNDF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黄静邓静
- 关键词:地西泮苯巴比妥小儿惊厥血清学指标
- 小儿植物神经性癫痫13例分析
- 2004年
- 黄静邓静
- 关键词:植物神经性癫痫复诊门诊小儿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