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航
- 作品数:4 被引量:6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移动居家护理APP干预项目的卫生经济学研究
- 目的:评价糖尿病居家护理APP平台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6个月、12个月糖尿病治疗成本的影响,并根据干预后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进行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分析。方法:将100例初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
- 林航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成本-效用分析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选择性剔除技术的中药效应物质辨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选择性剔除技术的中药效应物质辨识方法,该方法选取中药材,经提取得到提取物,利用制备液相色谱剔除中药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以中药材功效作为相关评价指标,然后分别对剔除的主要成分和剔除主要成分后的样品进行多...
- 林航开钧尚冠雄唐于平王林艳段金廒
- 文献传递
- 红花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8
- 2015年
- 目的 研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pre-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NMR等波谱学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红花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1)、野黄芩素(2)、正二十六烷酸(3)、(2S)-1-Oheptatriacontanoyl glycerol(4)、4,4-二甲基庚二酸(5)、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3-O-β-D-芸香糖苷(6)、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 acid(7)、香草酸(8)、没食子酸(9)、tetrephthalic acid mono-[2-(4-carboxy-phenoxycarbonyl)-vinyl]ester(10)、七叶亭(11)、6-羟基芹菜素-6-O-β-D-葡萄糖苷-7-O-β-D-葡萄糖醛酸苷(12)、槲皮素-3,7-二-O-β-D-葡萄糖苷(13)、6-甲氧基山柰酚(14)、紫丁香苷(15)、反式-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16)、熊果酸(17)、1-hexadecanoyl propan-2,3-diol(18)、柠黄醇(19)、东莨菪内酯(20)。结论 化合物1、5、7、10、18、19为首次从红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8、9、11、17、20为首次从红花中分离得到。
- 瞿城乐世俊林航开均尚冠雄唐于平陶伟伟段金廒
- 关键词:红花香草酸东莨菪内酯
- 基于HPLC-PDA分析丹参-红花药对配伍的化学物质变化规律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采用HPLC-PDA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策略对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配比的活性物质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建立丹参与红花的化学物质库,并经过对照品峰的紫外信息,建立了4类活性物质的紫外信号网络,并通过网络将丹参-红花中的成分进行快速鉴别与归类,进而通过对称配比设计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丹参-红花配伍的水、50%甲醇水和甲醇煎液中,通过"化学模糊识别"策略分别鉴定出47、57和43个成分。3种不同制法中,丹参酮类成分在甲醇提取液中的相对溶出度最高,其他3类成分在50%甲醇水提取液中的相对溶出度最高。相同制法、不同配比中,所测成分总的相对溶出度的优化范围皆为5∶1~5∶2,总的相对溶出度的最高比例皆为5∶2。结论丹参-红花不同配比与不同制法的化学成分的配伍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且存在优化配比,为丹参-红花药对临床配伍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为药对现代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 庞汉青唐于平林航沈娟乐世俊瞿城朱振华钱大玮段金廒
- 关键词:丹参红花HPLC-P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