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勇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2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理学社会学更多>>
- 全球化经营环境与企业全面竞争意识浅析被引量:3
- 2005年
- 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认识和预见那些将极大影响其前途命运的各种环境变化 ,特别是突发性的危机事件。在全球化进程中 ,非市场的因素越来越多 ,更加复杂化、国际化、多样化、立体化的竞争已经不可避免。树立全面竞争意识 ,积极应对 。
- 戴勇
- 关键词:企业经营环境利益集团
- 军民融合视域下军工企业技术效率研究--基于"十大军工集团"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 选取"十大军工集团"的53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前沿B95模型,依据上市公司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6个相关变量测度我国军工企业技术效率。研究表明:样本军工企业的技术效率逐渐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且...
- 戴勇李明星张梦娟陈婷婷
- 关键词:技术效率SFA模型
- 跨国经营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研究--基于知识链视角被引量:9
- 2008年
- 人力资源生态系统是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跨国经营对人力资源生态系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包括整体竞争性、结构稳定性、环境适应性等。基于知识链视角的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模型是一种适合于知识型员工的系统管理方法,它不仅揭示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生态联系,而且为评价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基于知识链视角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必须从多方面探讨优化企业知识链、完善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的对策建议。
- 戴勇范明
- 关键词:人力资源知识链生态系统
- 企业知识资源配置与区间规划方法研究
- 2010年
- 提出企业知识资源的配置问题,认为企业知识资源具有分布式结构和互补性特点,需要系统地研究各种类型的知识在企业发展中所占的比例、层次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为进一步克服知识资源系统优化过程中遇到的测度困难及模糊程度高的障碍,设计了三参数知识资源区间规划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人类思维的模糊性和计算模型复杂性之间的矛盾。
- 戴勇范明
- 关键词:知识资源优化配置
- 知识产权战略、自主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基于我国产业集群企业的数据检验,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知识产权战略与自主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培育的微观路径机理,从而为我国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借鉴。
- 李明星张同建何娣戴勇
- 关键词:知识产权产业集群结构方程模型
- 学习型组织创建与E-Learning资源整合探析被引量:1
- 2004年
- 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最大障碍之一是难以获得不断更新和有益的学习资源,E-Learning作为第三代远程教育手段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然而它所提供的资源却是分散、封闭、不兼容、缺少组织和效率的。本文通过对E-Learning特点和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若干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整体开发的建议。
- 戴勇
-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远程教育E-LEARNING
-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特色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扬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于1999年创办,教学计划经过二轮修订。本文深入分析研究了第三轮教学计划修订的人才培养特点,在教学计划修订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前两个教学计划中的不足,为社会培养更多工程管理高级复合型人才。
- 张炯张敏莉姚胜戴勇
- 关键词:工程管理教学计划
- 软竞争力的基础及我国传统文化应用的前提
- 2008年
- 如何看待和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当前企业打造软竞争力无法回避的问题。阐述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3个现代观点,一是避免误读,将表层文化记忆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区分开来;二是区分良莠,从进化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来正确梳理和评价传统文化;三是设立前提,反对孤立和绝对化地理解传统文化,提倡建立开放、科学的传统文化观。
- 戴勇范明张炯
- 关键词:软竞争力传统文化文化解读
- 基于合作博弈的国企价值链薪酬制度研究
- 2015年
- 现阶段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一般是以个人能力为基础来计算的,忽视了个人在人力资源价值链中的真实作用。随着对人力资源价值重视程度的增加,这一分配方式越来越受到质疑。新型薪酬制度的设计思路,将人力资源价值用价值链薪酬的方式体现出来,更加有利于激励员工,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引导员工队伍优化组合,使人力资源创新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点,实现国有企业的战略意向,体现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大潮中的管理科学。
- 付红卫戴勇
- 关键词:合作博弈价值链企业薪酬制度
- 高校基础研究团队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项目团队是高校基础科研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深入有效的团队合作是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前提。但现有关于团队有效性的研究一般仅停留在定性讨论阶段,缺少深入的量化分析。为检测我国高校基础研究团队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首先采用AHP方法建立了高校基础研究团队有效性测评标准,然后将其作为因变量;并以包含15个可测指标的4组相关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通过实证方法得到这一结论——高校基础研究团队有效性受到团队文化、团队构成、环境因素和团队制度4种因素的显著影响。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提升高校基础研究团队有效性的对策。
- 戴勇范明
- 关键词:团队有效性团队合作高校科研